您的位置:首页 > 新能源观察 > 新能源资讯 > 正文

加快产品投放进度 欧拉能否为长城打开电动车市场?

2018-12-28 18:00:37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称“双积分”)政策从明年开始真正对车企进行考核,这加快了各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投放产品的步伐。

12月26日晚,新一代电动小车欧拉R1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5.98万~7.78万元,共推出六款车型。欧拉是长城汽车于2018年全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新新能源产品ME平台上开发设计,定位于1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车市场,未来3年内预计上市4款产品,首款车型欧拉iQ已于今年8月正式上市,欧拉R1为该品牌第二款车型。

相比于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其他自主品牌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推出了多款产品。比如,同为民营企业的吉利已经开始发力中低端电动车市场。比亚迪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混动领域位列第一,销往全球市场。而比亚迪起家于电池厂,这意味着其在核心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而尽管北汽自主品牌在传统车领域表现欠佳,但在纯电动车市场位列第一,上汽、广汽等自主车企也推出了新能源车型。

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显示,长城汽车以负16万分位居倒数第二。不过,今年以来有所改观。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今年前11月总积分达5174分,但与吉利、奇瑞、上汽等仍有较大差距。

“晚不晚要看产品的竞争能力,长城现在推出欧拉的话竞争力会是非常好的。我们一直想打造出真正有价值的新能源产品,不想用一个老的车身,购买电池电机拼凑出来一辆车。现在动力电池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包括电驱动技术和电控,这些技术都是我们的专利,而且水平都是极具竞争力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魏建军认为,新能源市场还未成熟的时候,盲目推出产品的风险很大,经过对市场观察后再推出产品并不迟。

“车企把市场看的都比较清楚了,今后两三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出现一个大乱局,包括产业政策的动向、各个系列车型的进入等。现在各家车企只能往前走,否则以后就没有说话的声音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市场会在这种乱局中很快细分化,企业会各找各自的消费者。以现有的技术,国内车企干高端新能源车也干不起来,当前主要是赶快占细分市场,在细分市场中树立起品牌形象。”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鹤对记者表示,长城推出独立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是在效仿品牌wey的发展模式。“长城从推出独立豪华品牌wey中尝到了甜头,欧拉是在借鉴其发展经验。不过,欧拉所在的细分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A级车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为了占领消费市场,欧拉R1还为用户提供3年或12万公里质保服务,8年或15万公里三电核心部件超长质保服务。

开发一个新的平台发展新能源车,其成本也比较高。在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看来,现阶段新能源车销量毕竟有限,如何分销成本是长城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向研发做产品当然好,但这也不意味着全新开一个平台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是有竞争力的,比如比亚迪和戴姆勒合作开发的平台,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销量并不高,而比亚迪在传统车平台上加以改造生产出的车卖得也很好。”

值得注意的是,欧拉除产权交易外还将推出使用权交易。产权交易不仅有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零售,还有面向大客户和线上的直销以及第三方的包销模式。在使用权交易上,欧拉2C包括融资租赁、里程包销售和长短租三种模式,2B上则推出分时租赁和网约车服务,与经销商全面转型,从单一售卖新车盈利转向车辆全生命周期和全价值链营销。

“能不能盈利起码要再过三年,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布局移动出行市场,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车企消化车辆,车企在该领域布局也是为了避免在未来的某个市场领域处于被动。通过网约车这样的方式还可以了收集数据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毕竟现在的消费行为和方式都在不断变化。”曹鹤对记者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