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里,人们关注的往往的是那些深入毒穴、冲锋陷阵的缉毒先锋,是他们的工作让缉毒战争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铲除了一个又一个毒瘤,使一个又一个毒枭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人们不知道,在每一个毒品案件成功告破、犯罪分子服法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无闻工作着的人,虽然没有冲锋陷阵的壮怀激烈,没体验过那种在刀尖上行走的特殊快感,但他们却用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让每一个犯罪行为得到准确定性,他们的工作,为有力打击毒品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提供了准确的法律依据——他们就是毒品鉴定民警。
近日,记者走进我市禁毒总队,探访了这个幕后的团体,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办公场所自带“香”味
这种香味初闻感觉得很香,闻久了就觉得难受,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人是一种折磨。
目前我市毒品鉴定中心共有两个,一个在万州区,负责万州区以及我市渝东北片区查获的毒品定性检测;另一个在市禁毒总队,主要负责全市大部分查获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在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大院里一栋楼房的顶楼,走道尽头,一个不起眼的房间外挂着“毒品鉴定中心”的牌子,走进房间,几张桌子、椅子,几台电脑,和普通的办公室没什么区别。在民警的指引下,记者推开屋角的一扇门,还没踏进去,一股有点闷人的香味扑鼻而来,“这就是我们的实验室,自带香味哦!”鉴定中心民警张鹏向记者介绍。2001年12月中心正式成立之时,刚从中国刑警学院法化学专业毕业的张鹏就被分配到了这里,一干就干了11年,算算,他也是中心的“老人”了。
十几平米的实验室干净整洁,整个房间就像一个电脑机房,4台检测仪器正在忙碌地运转着,时不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几位民警正戴着手套、拿着试管,鉴定刚刚送来的两袋毒品麻古。张鹏介绍,目前鉴定的毒品主要是冰毒、麻古和海洛因3种,而这香味就是麻古所发出来的。
一位民警说,这种香味初闻是感觉很香,闻久了就觉得难受,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人是一种折磨
加班加点是常事儿
他们去年做了12800个毒品鉴定,也就是说,7个民警每人每天要做四五个鉴定实验,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是常事儿。
在给记者介绍的过程中,张鹏多次被工作打断。“我们实验室现在总共就7人,人少事儿多,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个样品需要化验,最多的一天有近两百个。”张鹏说,每次接到送检品他跟同事都不敢耽误。一般来说,毒品鉴定耗时较长,只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即可。但他们时常加班加点,通常在3天内就能给出报告。据统计,仅去年,该鉴定中心共做了12800个毒品鉴定,也就是说,7个民警每人每天要做4~5个鉴定实验,每个实验1~2个小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是常事儿,遇上一些大的、时间紧的贩毒案件,泡在办公室里几天是经常的事儿。
“虽然加班已经成了常态,但相比一线缉毒的同事,他们更辛苦、更危险,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十二分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做好鉴定工作。我们的工作是打击毒品犯罪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鉴定结论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确执行,直接关系到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分子。”张鹏说,新的刑诉法出台后,要求警方在侦办案件时,更加注重证据,注重法律时效,因此,在毒品鉴定阶段就需要他们尽量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和定性工作,出具有效的鉴定报告文书。因为工作量大,有时候500页的打印纸一天不到就打印完了,基本上2个月就会打烂一台打印机。
放弃高薪厚职选择从警
两家医药公司以上万的月薪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他却选择了现在这份工作,他说他一点也不后悔。
除了在实验室做实验,对于鉴定中心的民警来说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出现场。李航,今年30岁 ,2010年,辽宁大学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考入萧山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从事毒品鉴定。
从警前,上海、山东两家医药公司都向他抛出“橄榄枝”,以上万的高薪邀其加盟。李航反复考虑后,还是放弃了这两份已经到手的工作合同来到萧山。李航决定到萧山工作后,同为辽宁人的女朋友也放弃了其他地方的工作,跟随他来到萧山。两人在萧山结婚、安家。
回忆起第一次出现场,李航笑着说:“长见识了。”到鉴定中心没多久,李航就有了一次出现场的机会。对于鉴定中心的民警来说,刚进来的民警必须要先考得工程师的资格证才能出具化验报告,而要出现场,至少都得有几年的“资格”了才能“亮相”。所以对于李航来说,刚进来不久就能跟着老民警进入实战,实在是一件很爽的事。
“当时是张鹏带着我去的,心里非常激动。临走时张鹏给了我一双手套,我们就出发了,装备非常简单。” 李航说,2010年底,警方在江北一小区里发现了一个制毒窝点,出发前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现场有很多自制毒品工具。化学专业出身的他,见惯了专业化学实验用具和精密仪器,到了制毒现场,却被毒贩的制毒用具“惊呆了”:“没想到这些人制毒的工具就是锅碗瓢盆,这些犯罪分子,居然能够用这些东西制作出纯度极高的毒品,实在令人吃惊,太有‘才’了。”
第一次出现场可算是给李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三年的磨练,如今,李航已经是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毒品鉴定民警,无论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还是在制毒现场,他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圆满地完成每一个任务。对于当初放弃高薪厚职选择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甚至可以说是离荣誉很远的工作,李航说他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个工作让他觉得很神圣,他的每一次化验、每一次签名都关系着法律的公平、公正,每一个毒品案件的告破,毒枭的服法都有着他们的汗水与付出,这比什么都重要。
制毒现场熏得睁不开眼
制毒现场烟雾阵阵,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刺激性的气体熏得睁不开眼,而且还潜藏爆炸的危险。
相比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报告的枯燥工作模式,民警们更喜欢跑现场,但跑现场的辛苦和危险相对也是更大的。
翻山越岭是家常便饭,一些制毒现场经常是烟雾阵阵,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那才叫个难受。张鹏说,2008年7月19日,他们接到通知,璧山警方捣毁了一个制毒场所,需要他们前往现场查看。“民警是当天晚上查封的现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开着车去了。”张鹏说,现场是一栋两层高的农家小楼,整个二楼5个房间都是制毒现场。他到场时,同事已经把几个能够打开窗户的房间都打开透了一晚的气了,但是由于化学反应大,他进入房间时仍然被刺激性的气体熏得睁不开眼,加上屋内没有照明,对收集制毒工具和现场毒品更增加了难度。
带上手套、口罩,穿上一件白大褂,拿着一个电筒,张鹏就开始一趟趟往屋里跑,“每次进去只能呆5~10分钟,然后就得赶紧出来透气。”张鹏说,本来像这种现场二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但这个现场足足干了一整天,屋里屋外跑了不下几十次。
张鹏说像这种现场也还算好的了,比较麻烦的就是进屋后,制毒仪器还在运作的。这种情况稍微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发生爆炸。有一次他们出的现场就是遇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制毒机器,办案民警束手无策,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赶到现场后利用专业的化学知识,将机器逐一拆除才将危险解除。
“遇到这种情况,民警保持现场,什么都不动是最正确的决定,因为这种系统的化学运行程序有可能会因为你盲目地断电或断水直接造成爆炸,而且威力很大。”张鹏说,为了尽量避免意外发生,他们会将处理过的一些制毒现场照片以及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整理出来,定期给基层的办案民警上课,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防患未然。
穿起白大褂就扛起了责任
选择这行就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穿上白大褂就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在毒品鉴定中心的工作的几名民警里,有一名博士、2名硕士、3个本科生,全都是化学相关专业。在这个十几平米的空间里,面对各种化学试剂盒检测仪器,他们总能耐住寂寞。“一进入实验室,拿起试管穿上白大褂,就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张鹏说,“我们的结论,对正确打击罪犯、执行法律至关重要,人命关天,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这样的理念要深入骨髓,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枯燥的工作中,民警们有时候也会相互打趣。 “张鹏,你今天又成犯罪嫌疑人了哦。”看到同名的犯罪嫌疑人,同事调侃他。“这个月我都已经两次了。”……一阵笑声之后,实验室又恢复了它的平静。
张鹏说,从他入行的那天起,带他的师傅就告诉他,选择干这行就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也正是从那天起,他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1个年头,他和他的同事们将一直坚守下去。
记者 李亚 见习记者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