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是全市较大的拆迁安置集中区和困难群体聚集区,辖11个社区,其中安置社区5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全力化解各类矛盾,取得显著成效,连续9年被江北区委、区政府授予“综治工作优秀单位”。 辖区逐步从昔日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变成宜居、和谐、繁荣的幸福乐园。
近年来,伴随着江北城、溉兰溪等多个地区拆迁,陆续有居民迁移落户石马河,石马河辖区人口由4.1万增加到10.3万人,而且大量是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目前,该地区低保人员占全区低保总人数50%;残疾人占全区残疾人总数70%;失业人员占地区总人数10%;流动人口占地区总人口30%。这些人员大多又存在年龄偏大,无就业技能、无就业意愿,文化素质低、适应能力低、就业层次低的“一大二无三低”特点,导致各类违法建筑和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秩序混乱,社会治安问题居高不下,是各类利益诉求多发区、矛盾纠纷聚集区、社会管理重点区、治安问题高发区,是制约江北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和瓶颈,维稳形势非常严峻。
突出党政领导
夯实矛盾化解组织基础
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石马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高度重视,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把化解地区社会矛盾上升为区、街两级党政工程,探索建立了“党政领导、民生主导、综治督导、社会倡导”的社会矛盾一体化化解机制,为稳定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度重视,落实组织领导力量。街道将稳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了对地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刘秀能、办事处主任王世国总负责,党工委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各科室、社区通力配合,全体干部职工人人有责,形成了党工委领导、行政落实、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落实派出所和街道各科室稳定工作职责。党工委逐一与辖区95个重点单位和社区签订稳定工作责任书,与14个相关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与11个相关单位签订教育转化巩固责任书,严格稳定工作单位法人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社会单位共同参与稳定工作的积极性。
建章立制,加强矛盾排查调处。街道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成员“信访接访日”和“月下访”制度,建立上访人员诉求动态信息库,坚持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梳理,并对排查和梳理出的矛盾纠纷按照“一个案件确定一名牵头领导、制定一套调解方案、组建一个调解班子、确立一个结案期限”的“五个一”工作要求狠抓落实,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12年,街道9名领导定期接待群众116次,共计1273名居民代表;走访226次,解决各类问题127个,协调处理地区重大医患纠纷8起。办理信访系统信访件和“三项制度”群众意见单73件,完成68件。投入近10万元妥善解决了老上访户何玉秀、潘均友、张正福等人的具体困难,较好地化解了信访积案;2012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882件,调解成功861件,调解成功率97%,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稳定。
突出综治督导
健全矛盾化解督查机制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石马河街道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全区“三项重点工作”, 按照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将其纳入了区级重点整治地区,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解决了单位、行业、部门之间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一体化化解工作。
构建全民参与的信息收集格局。以居民楼栋为单元,建立楼院长、信息员、志愿者、综治收集员四位一体的信息收集网络。以楼院长为划片包干责任人,负责本楼栋信息收集;各社区在送报员、清洁工、快递员中设立治安志愿者,作为流动工作员,及时提供治安维稳信息;安排专人24小时监管涉稳信息系统,保证系统信息及时上传下达;综治收集员对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上报。2012年累计收集有用信息126条,及时把9起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建立内外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纵向发挥社区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在社区成立稳定工作防范小组、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志愿者,逐步形成从班子成员到各个科室、社会单位、社区干部,直至社区综治员多层次的稳定工作监管和防范体系;横向联动综治、信访、公安、司法、新闻媒体等部门,多方形成合力,做到群防群治和宣传引导相结合,着力构建大综治格局。
健全“八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街道着眼理顺矛盾化解渠道,建立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武装参治、审务、检务“八位一体”的矛盾化解运行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综治单位联勤、突出问题联治、法制工作联建、平安建设联创、工作绩效联评的综治中心“七联动”工作机制,改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全面提升了矛盾纠纷排查、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时效性,促进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突出民生主导
推进源头治理化解矛盾
区政府投入近亿元资金,街道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重点从完善就业、改善居住条件、强化小区职能、提升城市管理等方面着手,从源头上防范社会矛盾发生,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使地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完善就业指导工程。街道投入150万元建立起了社保五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网络,建立完善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投入200万元,建立石马河就业援助基金,对5类先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充分发挥全国首家由政府命名的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平台“萧山市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落户石马河的优势,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广泛开展“情系乐业”就业帮扶行动。2012年,累计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920人,帮助失业大学生就业47人,城镇新增就业2356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90%以上,街道办事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加大帮贫扶困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好城市“三无”人员的救助工作,优化办理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充分利用“稻草人”基金对辖区特困家庭、残疾人等实施阳光救助;建立为困难群众送温暖长效机制,开展结对帮扶,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关心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积极协调解决入学难问题;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活动,全面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全力办理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该地区1130名低保人员享受了低保渐退政策,就业补贴发放金额从218.58万元猛增到386.4万元。
实施安居整治工程。平稳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安置工作,及时受理群众廉租、公租申请,全面消除“无房户”。街道对金果园、山水丽都等5个安置小区外墙瓷砖脱落、屋顶漏水等问题,筹积资金设立安置小区大修资金专户,彻底解决拆迁安置房屋没有维修资金的问题。
开展环境美化工程。以打造“清爽江北”为契机,创建“无违小区”为抓手,全面规范各类乱堆、乱放、乱倒及违规占道行为,坚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筹集5000多万元,拆除各类占道亭棚652个,清除违章占道经营摊点674个,清除暴露垃圾1590吨,在清除垃圾场地后植树450余棵,协调施工单位新建围墙500余米。实施“路面无尘工程”,全面强化脏车管理,实现清扫保洁湿作业全覆盖;全面清理各类油烟排放设施设备,做到规范达标排放;争取到区政府投入2000余万元打造长约1.5公里、宽54米的石马河首条林荫大道,成为该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地区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突出社会倡导
营造矛盾化解公众氛围
街道党工委注重发挥社会倡导在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辖区群众自觉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和谐平安家园。
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悬挂宣传标语45条,举办宣传专栏23期,发放宣传资料5600余份;通过报纸专题报道、社区教育引导、宣传讲座等方式宣传,让“平安建设人人参与,社会稳定人人受益”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氛围。
巡查网络作用明显。积极引导辖区社会单位和群众自发组建治安巡逻队、联防队、守楼护院队、安全监管队等多支队伍,遍及辖区各个角落,形成网络,地区参加安全巡查人员达4570余人次,营造出了全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街道社区显著位置公布各职能部门举报电话,指定专人对群众来访、来信、来电进行接待、记录和整理,及时回复办理结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畅通群众诉求和监督渠道,全面提升矛盾纠纷排查、群体性事件处置力度,共同营造了和谐有序的氛围,展示了综合新区的形象。
近年来,石马河街道在破解弱势群体聚集区维稳工作中,探索出了石马河特色的新路子,石马河街道领导集体将继续带领街道干部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更加齐心协力、勇于创新,不断完善稳定工作各项机制,确保辖区长治久安,让石马河街道成为群众更加满意、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宜居家园。
记者 李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