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上午,江津区居民李大爷到几江街道咨询社保事宜时,被街道办公共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吸引了过去。得知街道办也能咨询法律、申请法援,李大爷帮自家侄儿问了被拖欠工资的难题,直说真方便。据了解,这是江津区司法局刚刚推出的城乡一体法律援助体系,区里设法律援助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各街镇设法援工作站,各村社设法援联系点,形成了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2014年9月,江津区司法局整合了该区重大矛盾纠纷调委会和驻区信访办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职能,设立了法律事务咨询服务中心。今年初,该局在完善法律事务咨询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免费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按照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向信访群众或信访案(事)件处置机构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意见,并及时调处矛盾纠纷。为符合法援条件的咨询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以前,我们想表达诉求就只能去信访办,现在来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还能学习相关政策,询问法律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前不久,土地被修建公路征用,对赔偿金额有异议的江津居民周兵(化名)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详细了解了相关法律和政策后满意地离去,心中不再有怨气和不满。
该中心主任李祖胜介绍,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从设立至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接待群众咨询1212件,为困难群众代写法律文书24件,调解重大矛盾纠纷24件,由接待咨询直接转为法律援助案件的286宗,有效补充了该区法援中心的职能。
8月初,该区在此基础上,在各街镇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轮流值班,为当地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居民提交的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初审,代拟法律文书等。在各村社设法律援助联系点,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各村居综治专干、人民调解员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走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并协助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经济状况的初始证明。目前,该区已建立法援工作站、联系点270个,覆盖全区各镇街村社,将法律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解决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此外,该区建立了“受援人信息数据库”,收录88万余条相关信息,覆盖低保人员、农村特困人员、司法救助人员、养老院人员、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出资供养或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人员、残疾人、农民工等,在他们申请法律援助时,简化了经济状况查证程序。给区法援中心配备了3名三级心理咨询师,实行法律援助权益维护与心理咨询服务“双援助”。 与该区外出农民工比较集中的13个区县司法局签订了跨省城际间法律援助协作协议,为该区外出务工人员在工资、工伤、劳动用工合同等方面的维权搭建了快捷的绿色通道。
萧山法制报 萧山长安网 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