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报刊 > 正文

——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纪实魅力“黄桷苑” 快乐大课堂

2015-12-25 19:25:4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纪实魅力“黄桷苑” 快乐大课堂

该校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狮舞传承基地

——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纪实魅力“黄桷苑” 快乐大课堂

梁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子玉,县教委主任周刚,新盛镇党委政府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

——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纪实魅力“黄桷苑” 快乐大课堂

梁平县教工委书记唐诗雷(右三)到校指导工作

——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纪实魅力“黄桷苑” 快乐大课堂

黄桷书吧

——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纪实魅力“黄桷苑” 快乐大课堂

校园黄桷苑

 

  有人说,梁平县新盛镇的美,源于新盛人的先知,远见和超前的理念;新盛镇中心小学的美,在于全体师生对教育文化资源的敬畏和珍惜,以及对它深刻的理解、诠释和传承。近年来,新盛镇中心小学先后被梁平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被县命名为绿色学校、体育特色艺术学校、萧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狮舞传承基地;多次被县教委表彰为先进集体、综合考核一、二等奖。

  近日,记者走进该校,朗朗的读书声、一张张稚气的笑脸,郁郁葱葱的黄桷树,让人耳目一新;宣传长廊、教室走廊、墙壁上古今中外名人事迹催人奋进;师生的美术展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彰显着学校本色;2100多名莘莘学子追逐童年的美好梦想,让寒冬的校园充满了浓浓暖意。

  特色课程 提高教育质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特色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盛镇中心小学结合特有的地域“黄桷”文化,提出了“三以”全面育人方针——以篮球、毽球、乒乓球、田径、体操、跳绳、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课程,特别突出以太极拳为主的特色体育项目;以琴、棋、书、画、手工制作、舞蹈、校本剧、狮舞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课程,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其中梁平狮舞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集传统舞蹈、传统杂技、传统戏曲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活跃在梁平新盛境内及周边地区达200余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信息技术、科技活动、诵读演讲、播音主持、兴趣英语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拓展农村孩子的兴趣爱好,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组建了9个校级社团,佳语儿童剧社团、Rainbow(彩虹)社团、梦之队(篮球社团)、龙之队(足球社团)、陈氏太极拳社团、点线面(绘画社团)、创意俱乐部社团(科技与手工制作)、信息先锋社团、狮舞社团和24个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一年一次的“四节“活动(即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让全校师生在活动中去体会“黄桷”精神的真正含义,并通过学生推荐、师生民主选举,每年评选一批“最可亲可敬教师”和“黄桷明星”。同学们自编自创《放飞希望 永创辉煌》校歌大课间操,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彰显了“黄桷”特色,学校开办“快乐大课堂”,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同学们团结、合作、坚强、友爱的精神。近年来,在科技制作、体育竞技、文艺表演等比赛中,新盛小学先后荣获市、县级奖8次,学生个人获各级各类奖项300人次,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全县第三名,毽球队获全县第二名。

  特色管理 促进全面育人

  据了解,新盛镇中心小学遵循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在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中,坚持了依法行政,建立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校管理机制,使学校的管理始终处于受控、有效、持续与提升的状态。在学校除了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团队之外,还让更多的教师、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员成为学业校管理的主体,参与学校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倡导教育民主思想,创新管理品质提升。学校先后开展了教师文化建设,培养教师优秀素养和智慧,以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每学期课堂大比武活动,形成“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青蓝工程”建设,对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考核评定,把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对,实行一帮一,一对一,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开展促进文化交流活动,聆听专家讲座,聘请名师走进校园,传授优秀的教学经验,与兄弟学校举行联谊教研课题,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学校以“自立楼”、“自强楼”、“自信楼”、“自爱楼”,“四自教育,幸福一生”为教学主旋律,以“黄桷人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黄桷”传承精神,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着力科研投入,申请县级、市级课题,教师积极撰写学科论文30多篇,参加各项竞赛活动50余场次,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转化了创新成果。

  特色网络 打造民生工程

  据了解,梁平县新盛镇位于川渝交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留守儿童”小学,2100多名学生中有70%为留守孩子,这些孩子们多属隔代照养、亲朋代养,家庭看养的情况。时间久了许多孩子亲情缺失,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自我管理、心理情感、生活与学习等方面问题得不到关心和爱护,教育与成长如今已成为学校的管理难题。为了“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新盛镇中心小学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构建形成以实际监护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乡村社区组织为主体的的管护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当地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党委、政府、公安、交通、等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动网络,做好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学校还专门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制度》等。安排专项资金创建了10个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室,亲情视频聊天室,知心姐姐视频聊天室,开办了“关爱工程宣传栏”,“黄桷健身场”,“黄桷书吧”“黄桷莆”等,为孩子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做孩子们的代理爸爸或代理妈妈,每年在逢年过节时期还对爸妈没在身边的留守儿童送祝福、送礼物、送温暖活动,让责任、奉献、关心、互助的社会正能量得到进一步弘扬。据了解,梁平县有近6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新盛中心小学的“民生工程”既能让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步入常态化,也能让“留守”校园的花朵倾情地绽放。

  特色宣传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平安校园,安全这根弦要绷紧,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课堂上老师每天都会给同学们讲安全,如不玩火、安全过公路,遇到坏人该咋办……”新盛中心小学副校长如是说。为了师生的安全,学校实行责任明细化、制度化管理,一方面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每天一巡查,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活动,对安全隐患随时发现立即整改,不等不靠,不找接口,不留尾巴,让安全隐患发现早、控制住、治理好。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特别制定安全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课时、每个月安排安全、法制讲座1场次,每学期制作安全、法制展板50块,征文、漫画作品500件,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LED显示屏、宣传展板、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安全教育课等载体,进行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让安全、法制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此外,该校严格落实强化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共同营造教学良好环境,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严格要求安全工作不有松懈思想,横抓到边,竖抓到底,切实抓好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据统计,2015年下学期学校与镇党委、政府、派出所、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周边综合治理安全检查8次,共排查出校园周边隐患23起,查处非法营运搭载学生车辆(如三轮车、摩托车、微型客车和中型客车)357辆,清理整顿了校园周边300米内的网吧、游戏厅,发放《学生安全告家长书》、《新盛镇小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告知书》,以及消防、交通、禁毒、安全知识资料5000余份。

  特色文化 新希望创辉煌

  “我校有佳树,是聚天地之灵气,凝万物之生机,黄桷树百余载,苍老古朴,气宇轩昂,寒来暑往,喜迎千万莘莘学子,冬去春来,似慈祥老者,谆谆教诲,创精神之奋发,造新盛教育之辉煌。”采访中,新盛镇教管中心主任、小学校长邓先忠坦言,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是学校的思想引领者和开拓者,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厚重的文化知识,才会办出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学校努力把“黄桷”特色文化进行了体系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挖掘,是为了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全校老师一直发扬“黄桷树”精神,把根扎在新盛,是为了实现教育人的梦想。学校以“黄桷大课堂”为载体,通过“三三工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邓先忠表示,今后,新盛中心小学以“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为理念,以“像黄桷树一样茁壮成长”为学生培养目标,借“黄桷”精神壮行前进。弘扬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乐观豪迈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激情澎湃永争第一的开拓精神、团结互助和谐包容的团队精神,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转化作用,优化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培育国家栋梁之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迎接更灿烂的明天,学校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 程闻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