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教委汇报均衡教育工作
智慧课堂
梁平西苑小学传唱梁山灯戏获大奖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助力均衡教育
完善硬件设施,各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课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娟为学生上课
四面青山绿水,百里柚花飘香,校园书声朗朗,师生幸福吉祥。近年来,崇文重教的梁平县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依法治教,强管理、正根基、树形象,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让山区孩子和城里孩子同享优质教育,同沐幸福阳光。
该县均衡教育特色不仅受到群众好评,而且获得了教育部、市教委的表彰,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县教委及部分学校的师生,该县教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可见一斑。
加大投入 活力之水源头来
教育决定未来,均衡助推公平,而教育资金的投入,犹如源头活水,为梁平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据该县教委主任周刚介绍:“教育强县在梁平得到充分体现,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调整特教教师特殊教育补贴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的通知》《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工作定期研究、教育经费法定保障、教育人才有序引进等方面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该县把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了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近600套、2.1万平方米;投入6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7所,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投入1.3亿元,新征教育用地28.6万平方米;投入3300万元,修建运动场地16.7万平方米;投入9000余万元,购置教学设施设备。
伴随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图书室建设等全部达到甚至超过市级标准,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成率、教育城域网覆盖率、多媒体、远程教育“班班通”覆盖率等均达100%。
一组组有力的数据,展示了梁平县为缩短城乡差距、改善办学环境、推进均衡教育所做的具体实事:标准化,优化学校硬环境;信息化,助推学校现代化。新金带小学,设计领先全国;七桥镇中,校舍美轮美奂;清河村小,教育设施设备齐全……全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在梁平,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梁平县城一位姓江的男士欣喜地告诉记者。
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强起来
一直以来,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环境差、待遇不好,让许多老师望而却步,拼命往条件好的县城学校挤,使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采取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工作培养人才,以业绩奖励人才,以待遇留住人才的“四步走”工作策略,推进城乡师资配置均衡化。
据了解,该县近三年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双特计划教师选派、县外调入等方式,补充教师1008名,通过空缺岗位递补聘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特设岗位聘任高中级专技人员近1600人。引进音、体、美、小学英语等学科教育人才107人充实到农村偏远学校或学科紧缺学校;向市教委申报全科教师培养计划140人,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
春雨润禾苗,茁壮有春光。在教师培训中,完善落实国培、市培、县培三级师训网络,每年培训教师6000余人次;2016年,梁平县作为重庆市“国培计划(2015)”项目县代表在北京作经验交流,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同时,该县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梁平好老师”“最美乡村教师”等评选表彰,设立“十佳优秀教师奖及提名奖”,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奖励,营造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增强教师荣誉感。并采取合作办学、结对帮扶、换岗交流、“走教”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城乡教师共同成长,努力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该县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根据学校边远距离和工作艰苦程度按每人每月200~900元的标准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落实农村教师每人每月250~3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通过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该县打造出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虽然离县城远点,但我每月比城里教师多拿400元的乡村教师补贴。”屏锦镇某小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有些乡村教师每月能得到1200元的补贴,各种利好政策让我们乡村教师看到了希望,安心扎根在农村。”
“出门就是好学校,身边都是好老师,何必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说起梁平教育,家长很是感慨,纷纷称赞今天的教育更加公平,办学更加阳光。
而今,一大批常年执教在边远乡村第一线的教师成长了起来,坚守边远村小数十年,一心扑在教学上的优秀教师尹祖茂、伍三云,先后被评为“感动梁平十大人物”,其事迹被市级媒体专题报道。
创新特色 课堂教学活起来
没有特色的教育,犹如一潭死水,就会失去原本应有的活力。而课改就是从有效的课堂开始,从老师的学习更新入手,着眼课堂教学,文化育人。
梁平县在课改中探索出了“以学定教、以学活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四大路径和“教学一体、知行结合、心课同步、情智共生”四大形态的卓越课堂实践体系。和林初中“337课堂”、城西初中“134课堂”、梁山小学“和乐课堂”等课堂改革典型模式纷纷涌现,亮点纷呈,各具特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特色学校多起来。
作为全国汉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县,近年来,梁平县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开发出了具有梁平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被确定为“重庆市梁平木版年画创作基地”,师生年画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各大报刊上刊载。7名学生年画作品入编全国美术教材,先后被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来宝小学以癞子锣鼓为抓手,着力音乐校本课程建设,曾代表梁平县多次到重庆、北京参加“非遗”展演和比赛,先后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和宣传报道。作为“梁山灯戏传承实验基地”和“安全教育示范基地”,西苑小学将梁山灯戏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在灯戏创作表演中强化安全意识,在安全教育中提高艺术涵养,使“非遗”传承与学校特色发展相得益彰。
另外,虎城初中的《榜样的力量》、福禄镇小的《养成教育》、蟠龙完小的《仁山智水诗意蟠龙》、虎城聂家村小的《经典诵读》《养成教育》《美丽虎城》等凸显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得到开发,使学生受益匪浅。
实行新课改后,全县教师潜心教学,启智创新,老师有了动力,学校充满活力,特色学校不断涌现:屏锦中学、礼让初中等17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梁山小学、力帆小学被评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红旗中学、西苑小学、新金带小学被评为重庆市科技特色学校;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被确定为“家校共育指导基地”“家长与教师合作协会”基地学校;梁山初中、阳光幼儿园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新时期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研究”实验学校……
走进每一所校园,记者都能感受到学生们的蓬勃朝气。积极向上的乐学场面、气氛活跃的课堂,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发言、阳光自信,无处不焕发着青春活力。
成效显著 教育形象树起来
梁平县多举措推行均衡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先后被确定为“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县”“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2015年,入围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2016年,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该县以自身的办学特色展示教育新形象、新风采,走出了一条好路子。面对新征程、新起点,该县将一如既往地沿着依法治教道路,立足教育公平,深化课改,创新特色,加大投入,力争到2020年,投入资金11.97亿元,征用土地755亩,新建、迁建和扩建学校共23所,新建校舍面积32.45万平方米,让1892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个柚乡儿女,同沐一片阳光、共享优质教育,续写教育新篇章。
记者 常春节 通讯员 邓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