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顶上的放羊人
袁刚勤在放羊
本报记者 李泉/文 叶娟/图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2020 年,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成为了网红歌曲。其凄婉美丽的动人故事圈粉无数。而在开州区南山顶上,也有一个放羊人。
1月12日中午,海拔1000米的南山顶上,尽管已经临近晌午,气温却只有零下2℃。不远处,一只只羊儿沿着羊肠小道缓缓移动,从这个山坡移到另一个山坡。一只只羊儿,就像漂浮的云朵一样洁白。羊群的后面,一个人,一根牧鞭,放羊人袁刚勤挥舞着,吆喝着,偶尔哼几句不太熟悉而走调的网红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这是南山顶上放羊人袁刚勤最朴素的日子。
从养上第一只羊,到如今的30多只羊,三年来,袁刚勤送走了一茬茬的羊儿,为人们送去了丰厚的生活物资。在袁刚勤看来,良好的生态适合放羊,自己放羊,不只是为自己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还能够为乡亲们的生活送去幸福。
返乡创业养羊
今年53岁的袁刚勤是赵家街道柳池村8组人。十几年前,袁刚勤一直在外地打零工,靠着农村人朴素的韧性和不服输的性格,只要是凭劳力能够挣到的钱,他都坚持着。
在外漂泊久了,对于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2018年,袁刚勤毅然放弃在外打工回到了赵家街道柳池村老家。
这里绿树成荫,环境美丽,回到老家的袁刚勤发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个想法在心中萌动:“喂羊,不但经济价值高,而且市场销售好。”经过与家人的商量,袁刚勤决定在老家养羊。
可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难题是,养羊需要成本,自己这几年在外打工赚得的钱除了家里生活开销外,并没有什么积蓄。而且他也没有养羊技术,但看好养羊是一条通往致富之路。袁刚勤暗下决心“再苦再累,都要把这个产业发展起来。”
经过努力,袁刚勤从亲朋好友处借来20000余元,开始了放羊人的生活。
探索养殖技术
为了学习养羊技术,最初,他饲养了一只羊,主要是熟悉掌握羊儿的生活习性。后来,他就买了10多只母羊和一只公羊,开始大规模喂养。
“他一般在山坡草地放羊,还要注意不能让羊儿把老百姓的庄稼糟蹋了。”袁刚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羊儿一般成群牧放,每天午饭后出发,自己拿着牧鞭,沿着山里的羊肠小道一路开始放羊。
“羊儿吃草的地方多数是山坡地段,那些地方几乎没有路,全是坡坡坎坎,充满着荆棘,每次放羊,尽量将羊群赶往青草茂盛的地方。”
羊肠小道不好走,经常摔倒,荆棘时常割破双手,身上留下了许多伤口痕迹。但在袁刚勤看来,摔倒了可以爬起来,如果丢掉了一只羊,就亏大了。所以,每次放羊,他都十分认真。出发时多少只羊,返回家时也要保证羊儿不落下一只。
每天都是中午出发,夜幕降临才返回。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这样重复着。三年来,袁刚勤放羊走过了南山所有的地方,从一个山坡到另一个山坡,只要青草富足,羊儿能够达到的地方,他都要达到。他觉得,每次放羊的时候才是自己最幸福的岁月。
羊是最好“伙伴”
大山里人烟稀少,对于放羊人袁刚勤来说,放羊时最好的“伙伴”就是自己那一只只羊儿。
“哪只羊要下崽了,就要带着它多吃点青草,哪只羊羔需要吃奶,也要时刻关注。”袁刚勤告诉记者,放羊人是孤单的,“但是,我有羊儿陪伴着,我就觉得不孤单。牧放时,有时要走好几里山路,羊儿吃草时,我就在羊儿后面,望着吃草的羊儿们,我内心就有一种快乐感。”
冬天里,山里很冷,为了照顾好这些羊儿,他就在羊圈里铺上枯草,防止羊儿被冻坏。下雨天,放羊时,就将羊儿赶往树林下,担心羊儿被雨水淋湿。
“最忙的时候就是下羊羔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一方面要照顾好母羊;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袁刚勤说,有时下羊羔是在深更半夜,自己也只得守候着,直到羊羔安全出生了,为羊羔铺好窝后,自己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入梦乡。
过上幸福生活
“我放牧的羊儿全是吃的山里的青草,没有任何饲料和添加剂,肉质和口感好,市场价格一般是25元一斤。”袁刚勤告诉记者,羊儿长大后,就将羊儿卖掉,这样就给自己带来了财富。他养的羊儿属于原生态的,市场上销售不愁,一般都是农家乐老板或者附近村民自己到家里来挑选。
袁刚勤告诉记者,自己创业养羊的事也得到了赵家街道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政府给他补贴了产业到户扶持资金1500元,还申请到了50000元的贴息贷款。
“去年,我卖了10多只羊,赚了20000元左右。”袁刚勤说道,每年出栏的羊儿30多只,能卖到30000多元,这比打工强多了,既照顾了家庭,又赚到了钱。今年准备把养羊规模扩大到60只左右,那样的话,收入就可观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