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创新为气田生产“添翼”
实现月均增产天然气5.13万立方米
本报讯(记者 冉绢 通讯 胡毅)“通过在门西001-H6井、门西001-X4井等气井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自主开关井技术’实现月均增产天然气5.13万立方米。”2月2日,重庆气矿开州采输气作业区技师专家工作室推进会上,工作室领衔人甘德顺自豪地说。
作业区技师专家工作室攻关气田生产难题,仅仅是作业区汇全员之智、集全员之力,勇战“严冬”的一个缩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带来的双重冲击,作业区把创新创效作为逆势发展的源头活水,依托工作室积极搭建了集“学、研、试、用、展”为一体的员工创新联盟。
从实际生产中寻找课题研究方向,让理论技术为生产服务。正是循着这个初衷,2020年作业区大力推进“课题长”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降低水质较差的排污系统故障率措施研究”等一批立足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自控系统的故障及排除、气井及工艺技术分析等5类精品课题,18个课题项目被一一认领,先后74人次参与其中,占比作业区员工总数的39%。
据统计,“解决天然气气井药剂加注系统失效问题”课题项目获得全国创新创效大赛成果二等奖,另有13项分获西南油气田公司等奖励,3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方井自动排水装置”等一批“小而实用”的项目相继落地,直击生产“痛点”,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应用效益,仅自主完成的自动排污阀改造就实现年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近10万元。
“今后,我们将立足‘创’与‘用’,思考如何打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立足‘考’与‘促’,让员工既感到压力,也感到激励;立足‘合’与‘融’,让员工间多碰撞,以更活的思路、更实的创新成果解决问题。”面对未来,作业区经理廖敬满怀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