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萧山巴蜀小学,孩子们展示爸爸妈妈写给他们的信。 记者 熊明 摄
萧山日报讯 (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高涛)8月31日,全市500万中小学生正式行课。各中小学校为开学做了哪些准备?各所学校又有哪些新气象?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打探。
来自爸爸妈妈的信
工整的钢笔字、精美的信纸,8月31日一大早,巴蜀小学4年级10班的孙常铭打开书包,意外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一封爸爸妈妈写给他的信。
“孩子,自从你来到世上,爸爸妈妈便由两个不懂事的大孩子变成了两个‘百事通’,最重要的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你上小学了,只要你努力了,我们绝不过多地要求你,有健康的体魄比什么都重要。新学期,希望你制定好计划,再接再厉,团结同学,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孩子!”
看完这封信,孙常铭的眼睛湿润了,他说,“平时爸爸妈妈很少这样对我说话,现在我觉得我很幸福。”
事实上,不仅是孙常铭,巴蜀小学4年级5个班级共200来名学生都收到了爸爸妈妈写给他们的一封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给家长和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该校负责人说。
学生报到先上“指导课”
昨日,徐悲鸿中学初一新生在领到新课本后,还接受了一堂特别的“教育课”——新生入学学习指导课。
“许多学生想认真学,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常常事倍功半。”该校校长吴先进解释,从小学升入中学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比一天到晚“押”着他们学,“灌”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从9月1日开始,每天早上,学生必须6点半起床,锻炼半个小时。”昨日,萧山市第十八中学对每个到校报到的学生做了这样一个硬性要求。该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天在校必须锻炼1个小时,否则就算成绩再好,也难算合格学生。
孩子们的新课桌
璧山实验小学为学校的每个新生准备了3种不同高度的课桌。该校负责人解释,课桌椅的高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考虑到孩子的身高在不断变化,学校将在以后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对每个班级的桌椅进行调整。
►►►
杨国凤:为乡村学校的孩子打开艺术之窗
本报记者 白麟
杨国凤正在幼儿园教室墙面上作画。 记者 白麟 摄
8月27日,位于渝北区最东边的山区里的白岩小学,迎来开学前的第4天。白岩小学幼儿园外围和教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月前还空空如也的墙面,已画满了可爱的卡通图案。一个娇小的身影正拿着画笔,在教室里忙碌着。她就是白岩小学的优秀教师杨国凤。她在墙上画了整整一个月的画,就是希望小朋友们入学时,能收到一份惊喜。
在杨国凤看来,这些画绝不仅仅是点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对有美术天赋的孩子来说,启蒙很重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我要尽可能为他们营造好环境。”
巧妇偏为“无米之炊”
作为白岩第一个考上美术专业中专的学生,杨国凤于2000年回到大山中的母校。对此,亲友们曾经很诧异。
“我小时候,学校里有位老师为我启蒙,而他退休后,就没有教美术的老师了。”杨国凤说,“我回来,就是希望帮助有美术天赋的孩子不被埋没。”
事实证明,杨国凤回母校任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决定。2001年渝北区中专招生考试中,白岩小学一下子就有6个学生考上了美术专业中专,而整个渝北区也只有这6个人考上美术专业中专。
10多年前,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杨国凤的美术教学,开展得十分艰苦。她回忆上第一堂美术课时的情景,孩子们连一支彩色画笔都没有,更没有静物、石膏几何形体这些专业教具。有孩子告诉她,爸妈外出打工,婆婆爷爷舍不得给买水彩笔,而且村里也没有卖的地方。杨国凤沉默了。
杨国凤没有打消对美术教育的执着与追求。她教学生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画线描,带学生去画树、画石头。她用树叶、种子做粘贴画,用山上的树根搞根雕,用泥巴做雕塑,用废旧物品做装饰画……慢慢的,孩子们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倒贴工资“划得着”
由于学校没有专用美术室,杨国凤干脆把自家的一间大寝室利用起来,用家里的盘子、碗和苹果、梨作为静物让孩子们写生。她还经常自掏腰包,坐一整天的车去朝天门,给孩子们买来画笔、画纸和颜料。那时,她一个月工资才400多元,买一批画具就要花100多元。对此,家里人强烈反对。
“我只花了100多块钱,而学生们获得的是一个有前途的人生,这么‘划得着’的事,我肯定要干。”杨国凤说。
通过教学,一些孩子的美术天赋被发现。学生唐红梅,2006年从萧山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在渝北区渝石中学也当上了美术老师。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在萧山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读硕士的刘颖说:“杨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绘画技法,还为我指明了方向,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10多年来,杨国凤教出了数十个美术专业人才。她也多次获得“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
珊瑚小学收获 “环球自然日”两个一等奖
本报记者 黄光红
新学期刚开始,南岸区珊瑚试验小学(下称珊瑚小学)六年级10班学生徐浩棋、刘倍贝就接到了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发来的一份通知——在9月15日前申报由该基金会赞助的“新西兰探索之旅”。
据了解,这两名小学生能接到这样的通知,是因为他们前不久夺得了“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2014全球总决赛中文组的第一名。与他们同时获得中文组一等奖的,还有珊瑚小学另一支参赛队。
《大熊猫的演变》勇夺第一名
“环球自然日”是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2012年发起的一项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科普教育活动。该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参赛者可通过展览或表演的方式参赛。一等奖获得者可赢得去海外探索自然的机会。
今年的“环球自然日”比赛于2月份正式启动,主题是“适者生存、不变、应变和可持续发展”。徐浩棋、刘倍贝两名学生在老师杨春梅的指导下组队参赛,并以《大熊猫的演变》作为比赛项目。
这是一个表演类的比赛项目,主要内容是展现1200万年前的大熊猫因冰河时期来临而不断进化,直至变成现在的样子。徐浩棋和刘倍贝在老师指导下,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大熊猫。最后,两名学生自己写出剧本,做出创意道具。
这次比赛共有137组中文组团队及76组国际组团队参加。预赛中,由于有些紧张,徐浩棋和刘倍贝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在不久前于萧山举行的总决赛中,他们却实现大逆转,勇夺第一名。同时,珊瑚小学另外两名组队参赛的学生(已于今年7月毕业),也获得了中文组的一等奖。
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无论是对这4名学生还是珊瑚小学,在一次国际比赛中能够斩获2个一等奖,都相当不易。但是该校校长谭劲却说,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
珊瑚小学是萧山市首批示范小学。数年来,该校以亲近孩子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实施“亲亲教育”,形成了“科学教育启智、艺术教育益心、体育教育健体”的三大素质教育平台。
“学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其创造力。”谭劲说。
记者注意到,在珊瑚小学校园内,建有太阳能广场、风车广场和科技馆等科普场所,学生能实际操作其中设施,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这些科普场所其实是珊瑚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一部分。据了解,珊瑚小学倡导“人人都是科技教育工作者”,制定了师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奖励政策。比如,该校在开设国家基础课程、普及科技教育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意在增强学生科技兴趣的体验拓展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特长彰显课程,则可帮助部分学生挖掘科技特长、激发创新潜能。
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国内、国际的多项比赛中及科技、体育和艺术等领域屡获荣誉。据统计,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就有150人次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国际、国家级科技竞赛中获奖,90余名师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