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 (记者 王翔 实习生 张秀强)政府没钱建工业园怎么办?近日,记者来到荣昌县荣隆工业园,获悉该园区通过“企业投资建园区,政府‘转行’做服务”的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一片荒地,变为现代化工业园区。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在荣隆工业园,荣隆镇党委书记雷华初告诉记者,荣隆工业园从1998年开始建设,由于缺少资金,仅靠镇级财政投入,到2011年底,大部分地方仍是荒地,由于“一穷二白”,园区4年时间仅仅招来4家小企业落户。
2012年,荣隆工业园开始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最后通过PPP投融资模式,引入了民企东恩集团打造荣隆工业园,打破了园区建设必须由政府投入的“怪圈”。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园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项目,由政府与民间资本,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和运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又各有分工,园区建设由政府引导,业主投资;招商由业主招商,政府把关;管理由业主管理,政府服务;收益由政府与业主按约定分配。最终,形成“企业台前当业主,政府幕后做服务”的格局。
“这样的合作格局,投资业主也能获利。”雷华初透露,企业投资园区,其盈利点除了前几年税收返还外,还可通过收取标准厂房租金、物管费等服务来盈利。对缺厂房、缺资金的优质企业入驻,业主还可以厂房、资金等方式,按照10%或20%比例参股,扶持这些优质企业,这也是未来园区业主很大的一部分收益。
保障了业主利益,园区发展异常迅速。一年多时间,东恩集团就累计投入6.5亿元,建成8公里园区主次干道、一期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及首批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水电气等生产配套也配备到位,投资2亿多元的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3万平方米职工公寓等项目也全面启动建设。
随着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的快速完善,位于川渝交界处的荣隆工业园逐渐成为各地企业眼中的“香馍馍”。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88家企业,包括中船重工风电、上海铝电缆、台商IT产业园等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产出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这些企业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