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本报评论:全面营造依法治市的社会氛围

2014-11-11 04:25:51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法治社会,重心在于社会成员行为的法治化,让全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和遵守法治规则的习惯。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必须抓好全民普法守法这个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环境。

只有通过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构建,营造依法治市、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才能让全市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的意义、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彰显,法治才能真正生根落地。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营造依法治市、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对建设法治社会就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营造依法治市的社会氛围,需要坚持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以法律的公正、司法的严谨、执法的严格来培育市民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市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切实保障各类社会主体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只有以具体的法律执行来建立人们对法治的信心,人们对法律的态度才由认识到遵守,由信任到信仰。

营造依法治市的社会氛围,离不开法治宣传教育。要建立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形成讲究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使法律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各行业各单位的普法责任,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营造依法治市的社会氛围,还需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把法律服务纳入全市公共服务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营造依法治市的社会氛围,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法治文化载体和形式,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基层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繁荣法治文艺创作,促进法治文化与群众生活的有机结合。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营造依法治市的社会氛围,还需要充分发挥道德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中的作用。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强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使违法行为既受到法律制裁,又受到道德谴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就能真正做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个健康有序的法治社会,必须拥有具有较强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守法意识的人民。营造依法治市、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只有下大力气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和守法有责的良好风尚,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才能凝聚起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依法治市的强大合力,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