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江津区白沙镇,元宵节“打铁水”舞龙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记者 梅垠 摄
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历史文化名镇江津白沙镇,由8支专业舞狮队组成的“巨龙”打响了闹元宵的第一炮。随后,秧歌队、腰鼓队、花船、花环、莲枪队欢天喜地登场,让现场10万群众热热闹闹地共享了一顿传统文化大餐。
看传承
“娃娃舞龙队”闹腾古镇
猜灯谜、舞狮子、耍花灯、划旱船……一个个精彩的民俗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8个小孩组成的“娃娃舞龙队”。在这个舞龙队里,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仅9岁。
腾龙、跃身、夺珠、串龙……孩子们手中20余米长的龙跟随着龙灯宝珠翻腾起舞,引来围观者阵阵叫好!
组建这支“娃娃舞龙队”的张德琴介绍,“娃娃舞龙队”的作用在于传承当地传统文化。
重节俭
群众自己制作道具
五彩缤纷的花船、浓墨重彩的狮头、摇曳生姿的莲枪……记者在现场看见白沙镇闹元宵的“板眼”还真不少。
镇文化站站长王顺琴告诉记者,今年参与这一民俗活动的人数超过10万人。
“办元宵活动是不是耗资很大?”记者问。“我们的活动提倡节俭,你看我们的道具,大部分都是群众自制的。”王顺琴说。
花船制作传承人龚灿华介绍,此次参加表演的公园路社区花船队,其花船均由社区的10名群众自发扎制。“既节约成本,也传承手工艺。”龚灿华解释,扎花船主要材料是钢筋和绸布,每艘大约需500元,但至少可用5年。
等高潮
夜幕中,“打铁水”闪亮登场
随着夜幕降临,“闹元宵”活动迎来新的高潮——“打铁水”表演。
据悉,元宵节“打铁水”是白沙镇闹元宵的老传统。“打铁水”时,需先支起一个特制的坩埚,再把铁块倒入埚中,用一台鼓风机将火吹旺,15分钟后,铁块融化为铁水,用长柄小匙盛出铁水,表演者用力挥动一块木板在空中拍打铁水,让其与空气接触迅速燃烧,形成美丽“焰火”。
夜幕中,只见“打铁水”的精壮汉子大手一挥,铁水瞬间散发出10余米高的绚烂光芒。而舞龙队则翻腾于其中,如穿云驾雾。
相关新闻》》》
白沙镇“闹元宵”习俗入选萧山“非遗”名录
本报讯 (记者 强雯)闹元宵的习俗在江津区白沙镇由来已久,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是该镇每年必不可少的民俗节目。2月14日,记者从江津区白沙镇获悉,白沙镇闹元宵习俗已正式入选萧山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名正言顺的文化瑰宝。
白沙镇闹元宵习俗,以中华民族传统春节、元宵节为核心,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正月十五日午夜,遵循着“道具准备—码头请水祭祀—大拜年—文化巡游展演等的民俗过程,包括舞龙、花船、莲枪等多种文化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