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城口县修齐二小,刘津同学正在准备刷牙。 特约摄影 马多 摄
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的388名学生中,有186名寄宿制学生,其中152名是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心里,学校就是一个温暖的乐园。
“学校比家里好耍!”1月16日上午10点半,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刘津站在因为放寒假而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宿舍里,脸上满是不舍。
“在学校,每天可以看书、跳长绳、打球、看同学唱歌跳舞……还可以一起过生日!”刘津掰着手指,一样样数着他留恋的快乐。
今年8岁的刘津,是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住校的152名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学校对他来说,不仅是第二个“家”,更是一个乐园。
每月过集体生日是住校学生的“福利”
“淋雨一直走,是一颗宝石就该闪烁,人都应该有梦……”1月15日晚上7点,张韶涵的《淋雨一直走》在学校会议室响起。坐在台下的刘津听得入神,轻声跟着台上合唱的女生哼唱。
“会唱吗?”记者问。刘津羞涩地摇摇头:“就是喜欢这个歌。”
“谢谢六年级合唱队的表演,下面请1月过集体生日的同学上台!”戴着红领巾的主持人说完,12个高矮不一的孩子在讲台上一字排开,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带着欢喜又腼腆的笑容。
集体生日,是该小学提供给住校学生的一项“福利”。每个月15日晚上7点,住校学生在会议室集合,一起为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庆祝。“寿星”共同分享一个奶油大蛋糕,而“观众”则人手一个小蛋糕。刘津拿着自己的小蛋糕,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里抿。
“我也想快点过生日!”2月1日才过生日的刘津,只能等到开学后再补过集体生日,而这也成为他对新学期最大的盼头。
学校对孩子们来说,是第二个“家”
回到宿舍,刘津依依不舍地把一本彩图版《地球的故事》放到枕头下面:“这是看书时间没看完的,晚上就不能再看了。”
刘津说的“看书时间”,其实是该校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对住校的孩子来说,放学后到就寝前的时间是最需要填补的“空白”。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们根据兴趣选择某种活动,然后有组织地开展。
“我们有书画、篮球、舞蹈、歌唱、绘画、长绳等兴趣小组,住校学生不分年级,都可以自由选择兴趣小组。但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参加至少一学期的活动。”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朱加友说。
刘津参加的长绳小组每周活动一到两次,他总是早早地到操场上等着,希望能多跳几次。不跳长绳的时候,喜欢看书的他会到图书角选上一本书,安静地阅读。
“学校一起耍的人多,屋里一起耍的人少。”刘津的同学李勇说,“我们还是喜欢在学校,和同学一起耍。”
1月17日,记者从城口县教委了解到,在城口像刘津这样的留守儿童,目前总共有8846人。城口县目前有37所寄宿制学校,小学的住校学生有5572人,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选择住校。学校对他们来说,是第二个“家”,更是洋溢着集体温暖的乐园。
本报记者 陈维灯 见习记者 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