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探望芦山 经历了地震的人们

2014-04-21 09:43:5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冰  发自四川芦山

 

探望芦山 经历了地震的人们

2014年4月16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萧山建工的吴临波(左)和余丹两位负责人正在查看施工图纸。

 

探望芦山 经历了地震的人们

201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萧山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的警卫班宿舍,段仕兵正在整理内务。他平时在技校学习数控机床,周末就回到部队生活。

 

探望芦山 经历了地震的人们

2014年4月16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兴林村,妈妈怀抱着“地震宝宝”程爱军。

 

探望芦山 经历了地震的人们

杨美江近照。受访者供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梅垠 实习生 董郝成泽 摄

核心提示

谁也不愿意经历大灾大难。然而,人们总在经历大灾大难之后成长。从“5·12”汶川地震到“4·20”芦山地震,灾难突如其来地降临在人们头上,在经历了苦痛和离别之后,劫后余生的人们总如岩缝中的小草,坚强地用双手抚平伤痕,让欢笑和阳光重新回到脸上。

探望芦山,我们就探访了这样一批人,他们经历了灾难,并坚强地生活。

建工两兄弟

别人能撤 我们不能撤

4月18日,芦山县是个好晴天,太阳晒得地面温度高达32℃。县城的南门大桥正在铺设桥面,沥青车更是烤人。

萧山建工四建公司芦山基础设施项目部的负责人余丹、吴临波正站在桥上,按图纸指导工人施工。

从“5·12”汶川地震后被派往芦山,至今两人已经在芦山工作近四年,并共同经历了“4·20”芦山地震。

“车坚强”闻名救援者队伍

“5·12”汶川地震中,芦山即是重灾县。为此,萧山建工芦山项目部的30余名员工被派往芦山,负责组织一些基础设施的加固和重建工作。然而,“4·20”地震突然袭来,使他们也成了巨震中的“灾民”。

“4·20”地震中,项目部的房子成了危房,一辆猎豹汽车被石块砸中,车顶凹陷,挡风玻璃完全破损,车身完全变形,驾驶员需要低着头、伸长脖子才能看清前面的路。

但地震发生之后,由于项目全部停工,余丹、吴临波开着这辆破车四处救人,并被网友拍下照片,称之为地震中的“车坚强”。

然而就是这辆车,救援了受伤群众几十人次,并使一些伤者顺利抵达医疗点。

一条短信让领导热泪盈眶

“4·20”地震后,萧山建工四建公司董事长陈迎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方面看望员工,另一方面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部正开会部署救灾情况,陈迎庆发现吴临波正在手机上写写画画。“开会时,你还是注意点嘛!”陈迎庆生气地说。

吴临波解释:“地震了,家里人很担心,我报个平安,您看。”

陈迎庆接过吴临波的手机,看到他在短信里写:“我很好,灾后重建事情更多,别人能撤退,我们不能撤退……”

短信被大家传阅后,现场每个人都是热泪盈眶。“灾后重建的责任让我们来到芦山,这种责任使我们即使再次经历大地震,也要继续下去,把灾区建设好。”余丹说。

第一时间搭建救灾简易房

地震后,看到遍地倒塌的房屋,芦山项目部的几十名员工第一时间动手,搭建简易板房。大家拿来平时施工用的钢管,用扣件连接,搭起房屋的骨架,再用铁皮搭建屋顶。

看到这里搭建了房屋,受灾群众纷纷赶来,最多时芦山项目部的大棚接纳了200余名群众。然而余丹与同事们却睡在车里。一辆大巴睡了几十个人,一辆帕萨特轿车最多睡了5个人。“一晚上脚都伸不直,早晨起来,腿完全是麻木的。”余丹说。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买来大锅,用木柴烧火做饭招待受灾群众,一些群众至今还记得萧山建工的这两兄弟。

四年坚持在芦山建设灾区

自“5·12”汶川地震后被派往芦山,余丹和吴临波至今已在芦山待了近四年。四年间,两人很少回家,即使攒一个周末,外加请假两天,来回路上就要消耗两天,在家时间也就两天而已。

与他们的繁忙相对应的是工程的大幅度推进。站在县城的制高点上,吴临波指着县城北门、南门、西门的大桥说,这些都是我们项目部施工的。此外,芦山县城里主要的干道、水厂等基础设施,也由该项目部施工。

目前,这三座桥的施工都已接近尾声,道路硬化改造也已完毕,预计7月份萧山建工在芦山的基础设施项目将全部完工。

“快回家了,但是不知道今后还有哪些工程等着我们,休息一阵有可能又要被派出去。”吴临波说。

余丹的父亲患有癌症,几年里,他几乎很少陪在父亲身边。吴临波9岁的孩子在学校写了一篇作文叫《我的爸爸》,写了地震里的故事,让老师也感动得掉下眼泪。

段仕兵

失去了父亲 又有了一个新家

“解放军叔叔,你们收下我吧,我要当兵!”“4·20”地震后,在父亲段吉洪的葬礼上,15岁的段仕兵跪在萧山预备役后勤保障旅官兵面前哭着说。

段吉洪本是遂宁市大英县人,离异后带着儿子段仕兵到芦山打工。之所以为儿子取名“仕兵”,是因为段吉洪将自己没有实现的当兵期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2013年4月20日早上,向儿子嘱咐完上学事宜后,段吉洪到砖瓦厂上班,然而这是他与儿子相见的最后一面。

警卫连的编外战士

父亲在地震中去世,母亲已经成家多年未联系,只剩段仕兵孤身一人。在龙门乡王家村的乡亲面前,萧山预备役后勤保障旅旅长张益州答应了段仕兵的请求,在灾区任务完成后,将他带回了萧山。

从此以后,预备役后勤保障旅直属队警卫连多了一名编外战士。大家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跟着连队战士们一起起床、整理内务、出操,以及进行体能锻炼。

在连队的宿舍里,有段仕兵固定的一张床。“这就是他在萧山的家,也是在预备役后勤保障旅的家。我们的门永远对他开着。”警卫连的一名战士说。

老师说他有军人气质

由于只有15岁,段仕兵还不到参军年龄,张益州为他联系了萧山机械技师学院读中专。

在同学们的眼里,段仕兵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他身上确实有军人气质。”段仕兵的班主任说。在入学第一天,段仕兵就给曾经当过兵的班主任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声。

段仕兵的这种军人气质还表现在学习上,虽然初中没有毕业,又学习了专业要求较高的电子课程,但是他毅然咬牙跟上,成绩在全班排前十名。

在班里,段仕兵担任体育委员。同学们说,段仕兵很仗义,加上年长一点,不少同学都听他的。

坚持理想要做军人

考虑到段仕兵的情况,萧山机械技师学院为他减免了学费,预备役后勤保障旅则每个月为他提供600元的生活费。

虽然读了书,段仕兵依然忘不了预备役后勤保障旅这个家。每到周末,他总是回到警卫连的宿舍,像回家一样,和战士们一起早起、整理内务、出操。周日下午,他才离开,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我想当兵,我喜欢军营生活,这也是我父亲的愿望。”段仕兵说,再有两年,当他中专毕业,刚好年满18岁,就可以参军。段仕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军队继续学习深造,做个有用的人。

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一名负责照顾段仕兵生活、学习的军官说,届时将按照国家的征兵手续,完成段仕兵的心愿,也希望他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程爱军

“地震宝宝”一岁了!

在芦山县太平镇兴林村五组,程伟家住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坝上:一排6间平房,屋前种着各类蔬菜,油菜花像黄色的星星,点缀在一片浓绿当中,颇似世外桃源。

然而就在去年,“4·20”地震后,这里断壁残垣,下山的道路被塌方的泥石阻断,连日的阴雨让屋子里没有干处。更让人心急的是,程伟的妻子杨艳怀孕临产,却找不到接生的医生。

解放军战士徒步抬孕妇近20公里

余震不断,由于害怕房屋塌下来伤到妻子,程伟在门口搭了一个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2013年4月23日,眼看着妻子临产,四周受灾的群众也都到安置点去了,找不到接生的医生,程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这时,十三军某团负责搜寻的战士来到兴林村五组,在半山腰发现了程伟家的房子,看到孕妇杨艳即将临产,解放军战士二话不说,立即用担架抬起一百多斤的杨艳,徒步向山下急行军。

冒着塌方和滚石的危险,十余名战士轮流抬着杨艳,徒步近20公里山路,终于赶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设在太平镇的医疗点。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解放军来晚一点点都可能出问题。”时至今日,谈起当天的状况,程伟依然感动万分。

赶到医疗点仅20分钟后,程伟的孩子平安降生,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成都军区总医院政委姚榕和程伟共同决定,给孩子取名“程爱军”。

与部队注定有不解之缘

胖乎乎的脸蛋,正呀呀学语,在妈妈的背篼里,程爱军一点都“闲不住”,一会想站起来,一会又不住地向客人挥手。

妈妈杨艳解释,来看他的人很多,小家伙学习最快、使用最多的动作是挥手:客人来,挥手表示欢迎;客人走,挥手表示再见。

姚榕政委和接生医生王明义、护士长孙进等,去年就来兴林村两趟,一次是六一儿童节,专门为孩子送来玩具和奶粉;一次是上周,同样是姚榕政委一行,提前赶到兴林村为程爱军过生日。

此外,当天目睹程爱军降生的一些官兵,有的也到兴林村看望小家伙,有的还寄来东西,希望他能茁壮成长。

再过两天,程爱军就满一周岁了。旁边的姨婆说,这家伙长了副“国防身材”,长得壮,有力气,长大可以去当兵,看来与部队真是注定有不解之缘。

程伟也说,解放军是孩子一辈子的恩人,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机会也去当兵。

地震中她胸部骨折,利用西南医院的支具坚持完成高考——

杨美江 充实地活在当下

“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充实地活在当下,用心感受亲情,感受各种爱,很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支持与陪伴,我会继续勇往直前,不悔青春。”4月20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杨美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如此写道。

一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导致杨美江胸11、12椎体压缩性骨折,需卧床休养3个月才能康复,但对于那时即将面临高考的杨美江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此前,作为芦山县高三(四)班学生的杨美江一直在为高考做准备,甚至在受伤后被送往医疗帐篷时,还在坚持复习功课。

“我一定要参加高考!”对杨美江来说,这是一个农家孩子通往更好明天的最佳选择。

得知此事后,我市西南医院的医生为杨美江进行了远程医疗检测。专家会诊后认为,为杨美江定制一副胸、腰部外固定支具,她即可参加高考。

“考试时稍微坐久点,腰部就会很疼,我稍微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然后坐起来继续考试。”杨美江说,参加高考仿佛经历了一场异常困难艰巨的马拉松,还好她坚持了下来。

虽然总成绩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杨美江还是考上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学习会计学专业。

“我喜欢会计学,比较实用,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早点找到工作,挣钱养家。”4月18日,杨美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杨美江50多岁的父亲还在外打工,而母亲身体不好,在给已成家的姐姐带孩子。“父亲年龄大了,我真不希望他再劳累。”杨美江说。目前学校为她评定了贫困生资格,每年可以减免学费的10%,加上学校每年4000元的补助,可以解决学费的问题。

在学校的业余时间,杨美江喜欢舞蹈和健美操课程。虽然受伤部位还不时隐隐作痛,但西南医院的主治医生还经常与她联系,并告诉她,只要不过度劳累,过一段时间,她的身体自然会恢复如初。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