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我市发布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公报

2014-06-27 02:31:36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萧山日报讯 6月26日,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和市二调办联合发布了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的公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底,和1996年的第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数据相比,全市耕地增加了约301.2万亩,但人均耕地面积却降为1.12亩。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做到了全面、真实、准确。第二次调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底数。

我市的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启动,通过开展督查、阶段性会战、采取约谈、暂停用地审批等措施,于2009年6月完成了农村土地外业调查和数据库建设,8月通过市级核查,12月完成了基本农田上图和标准时点统一更新等工作。2010年1月通过市长办公会后,向国家上报了我市二次调查最终成果。

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中,全面查清了全市8.24万平方公里内的耕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等,汇总形成了全市所辖各区县、镇街、村、社内各类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各类土地调查范围的全覆盖,摸清了全市各类土地资源的家底。同时,还建成了全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了调查成果管理的数字化。“这是我们第一次实现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的数字化管理、三维浏览、动态查询和快速汇总分析。在数据库包括了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并细化到每一块土地的用途、权属、界线、面积,所有基本农田地块信息,各级行政区域界线以及村、社权属界线。”这位负责人说。

据统计,这次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耕地3657.6万亩,增加的300多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调整、技术方法改进等因素影响,使这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从人均耕地看,全市人均耕地1.1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1.26亩有所下降。公报中分析,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人口增长和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市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公报中称,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关于萧山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市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市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市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243.8万公顷(3657.6万亩)

园地:27.8万公顷(416.3万亩)

林地:379.2万公顷(5687.5万亩)

草地:33.4万公顷(501.6万亩)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7万公顷(761.1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10.4万公顷(156.6万亩)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8万公顷(402.3万亩)

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市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全市耕地按五大功能区划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耕地16.4万公顷(245.9万亩),占6.7%;城市发展新区耕地98.0万公顷(1470.2万亩),占40.2%;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耕地83.0万公顷(1245.4万亩),占34.1%;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耕地46.4万公顷(696.1万亩),占19.0%。

我市发布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公报

表1 全市耕地区域分布 单位:万公顷

(二)耕地质量

全市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9万公顷(118.9万亩),占3.2%;2~6度耕地29.4万公顷(440.4万亩),占12.1%;6~15度耕地82.9万公顷(1244.5万亩),占34.0%;15~25度耕地68.5万公顷(1027.8万亩),占28.1%;25度以上耕地55.1万公顷(826.1万亩),占22.6% (见表2)。

我市发布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公报

表2 全市耕地坡度分布 单位:万公顷 

全市耕地中,水田和水浇地97.7万公顷(1466.2万亩),占40.1%,旱地146.1万公顷(2191.4万亩),占59.9%。分区域看,城市发展新区水田和水浇地比重大,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的旱地比重大(见表3)。

我市发布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公报

表3 全市耕地二级类分布 单位:万公顷

三、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市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耕地243.8万公顷(3657.6万亩),比基于1996年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20.1万公顷(301.2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调整、技术方法改进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从耕地总量看,全市有55.1万公顷(826.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

从人均耕地看,全市人均耕地0.07公顷(1.1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08公顷(1.26亩)有所下降。

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人口增长和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市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耕地质量明显提升。

同时,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进一步强化土地规划管控,调整优化区域格局,提高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水平;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深入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票、增减挂钩等工作,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有偿退出机制,使城镇、农村的人口总量与用地总量相协调,实现人口与用地的同步转移。

土地利用变化反映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严峻,须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整治修复。

四、相关政策说明

充分共享应用二次调查成果。市、区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时应采用二次调查成果数据,切实发挥调查成果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二次调查数据平台作用,推动二次调查成果广泛应用。

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不因地类变化而改变。 

萧山市国土房管局 萧山市统计局

萧山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6月25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