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区投入588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
田园巧“梳妆” 沃野生“绿金”
大进镇红旗村生态茶园
本报记者 余清英 文/图
深冬的厚坝镇石龙村3组,薄雾笼罩,屋舍俨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两辆大型挖掘机扬起“长臂”在地里作业,挖土、填埋沟壑、平整土地,把杂草丛生的“簸箕田”“鸡窝地”整治成梯田梯地,耕作便道雏形渐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0年,我区提速乡村振兴步伐,总投资5880.6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达6.02万亩,涉及8个镇21个村;利用亚洲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面积0.8万亩,完成大进镇茶叶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大进镇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为全区粮食稳产保供打下了坚实基础。
粮食稳高产,农民传福音
“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啊,修了耕作便道和排水沟,稻谷亩产提高了,现在土地都成了‘香饽饽’,稻谷一收完,就有种植大户来流转土地,我们收了一笔流转费,平时在种植基地务工又有另外的收入,这是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福音。”南雅镇新全村8组村民陈建华高兴地说。
“我们村有300亩高标准农田,这个项目的实施,直接受益的是老百姓。”南雅镇新全村党支部书记贺伦昆介绍,以前不仅要付钱请人收稻谷,还要雇马把稻谷驮回家,要近20天才收完。如今,都是收割机作业,不到一星期,家家户户的稻谷都进了粮仓,省时又省力。
区农业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克服疫情和汛情带来的双重影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定工程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管护主体,及时办理工程移交,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2020年,全区基本建成大进和谦片、白鹤丰乐厚坝片、竹溪临江长沙片3个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0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0%。
荒地变良田,旱涝保收成
1月7日,记者在厚坝镇石龙村3组看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宜机化改土作业,工人为平整后的梯地砌堡坎,挖掘机将350亩不成规模的低产田平整,实施土壤改良,把小田改造成大田。
“这个项目好,以前的‘鸡窝地’全都整成了良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机械化利用程度也提高了,我们出门干农活更方便了。”该村3组村民王安林说,目前,这些土地已流转给柑橘种植大户,她家的土地流转费就有3000多元。
区农业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构建生态沟渠、道路和湿地系统,将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环境,达到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的。
2020年,全区共完成宜机化改土4497.5亩,修建蓄水池8口,修建生产耕作道路61993米、机耕道10768米,新建排灌沟渠46015米,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新建引水管道3500米,各类管涵1083座,完成年度计划的100%。
乡村变景区,宜业又宜游
深冬的大进镇红旗村,高山上的万亩生态茶园云雾缭绕,让这个摘下穷帽走向小康的山村充满诗情画意。
“以前种的是苞谷、洋芋、红苕,除去买种子、化肥等成本,挣不了什么钱,土地慢慢地撂荒了。”红旗村村民蒋开洪说,如今,门前变成了生态茶园,山那头是康旅药园,再翻过山是果蔬园,村里的发展是一天一个样。
区农业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利用亚洲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面积0.8万亩,完成大进镇茶叶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大进镇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2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00%。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示范创建,促进农田建设生态转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生态田园系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绿色供给、休闲体验、生态服务等多功能目标,助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他们秉承节水节地的原则,坚持按小流域和灌区集中连片治理,施工监理和义务监督员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立体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过硬。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打造高标准农田十万亩级项目区、开城高速沿线项目区,重点建设内容包含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智能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为项目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该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