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碧水 建设宜居家园
——记2020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本报记者 熊程成
去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去年,开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6天,再创历史新高,且全年流域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态环保目标任务,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多措并举守护蓝天碧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立春刚过,暖阳普照的月潭公园,几处梅花已悄悄绽放,休假的孩童在蓝天白云下追逐奔跑,享受早春的温暖。
坐在座椅上休憩的大人赞叹道:“今天的天可真蓝呀!白云倒映在如镜的水里像一幅水彩画。”
2020年,我区统筹“建治管改”四字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12个乡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编制《开州区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分步分片区实施3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上报信息1.46万条。
据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局持续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完成问题点位整治19个,全年流域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城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分别为100%、90.5%。
去年,该局严格实施“四控两增”措施,完成车辆路检3057辆,淘汰柴油车342辆。完成油烟整治100家,淘汰燃煤锅炉6台。创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推动42家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
据了解,去年,我区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6天,再创历史新高,PM2.5年均值为26微克/立方,同比下降13.3%。
问题导向筑牢生态屏障
每年夏季,我区大量的市民涌向风光迤逦、清凉舒适的雪宝山避暑。村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瞄准消夏避暑市场,纷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贫困户,吃上了生态旅游饭,顺利脱贫摘帽。绿水青山成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幸福靠山。
为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保护好村民们的幸福靠山,去年,我区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开州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推动全区生态环保工作。并坚持和完善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调度督办机制,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同时,聚焦铁峰山、澎溪河违建问题,加压加力推动整改。去年,我区拆除铁峰山区域违建2.76万平方米,处置10个房产项目违建面积3.46万平方米,生态修复3.4万平方米。对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内违建实施拆除,覆土28.1万平方米,复绿复耕20.4万平方米,进一步筑牢了库区生态屏障。
另外,我区还统筹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将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市级环保集中督察、偷排偷放暗访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各类督察问题梳理整合,统筹调度。通过调度、通报、发卡、约谈等措施,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据了解,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57项,市级环保集中督察反馈问题80项,2020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8项,均全部达到序时整改进度。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4月,我区与万州等5区县生态环境局齐聚达州,召开了以“同呼吸共健康”为主题的万达开川渝统筹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座谈会,并签署《备忘录》,达成跨界流域联防联治机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等10项共识。
同时,万达开云还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相应机制和区(市、县)政府、部门、镇乡街道、村(社区)四级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管网络工作格局,确保水环境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万达开云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我们在达州和我区毗邻地区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并在南河青烟洞国控水质监测断面与开江县实现监测数据共享,使之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力不断凝聚。”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姜勇介绍。
去年,我区坚持深化环境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服务监管能力,全面深化“放管服”。以此全力助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常态化开展联系走访服务民营企业。并开展审批执法人员“周二进园区”活动,一线解决企业环境问题。
据了解,去年,我区强化了环境准入管理,审批项目环评1034件,其中网上自主备案942件,占比达91%,完成固定污染源发证登记1186家,其中核发许可类80家,登记类1106家,实现国家名录内登记和许可证发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