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某银行办事,不巧,该网点的叫号机坏了,只好随大家在窗口前排起了长队。轮到一老人办理时,虽然有柜员在窗内指点,但隔着厚厚的玻璃毕竟交流不畅,加之老人反应迟缓,不是使用不了签字笔,就是输不对密码,一米线之外的其他顾客碍于隐私不便上前,大堂经理一时抽不开身。于是,一笔平常几分钟就能办结的业务,足足用了近20分钟。后面的顾客等得心急火燎,站得腰酸背痛。
类似现象并不少见。去通信公司交话费、查询业务,服务人员告知通过自助机办理,不少老人不会操作,最终只能无功而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行业和服务窗口都配备了智能化装置。这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年轻人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很容易上手,但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却并非易事。如果没有完善的服务细节和人文关怀,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对老年人来讲,只是一堆冰冷的机器而已。
其实,面对“智能化”犯难的不只是老年人。机器是冰冷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爱与帮助才暖心。期待各行业在推广智能化、自助化技术的同时,能够多方面考虑服务对象的特点。尤其是对老年人群体,要给予更多理解与帮助。因为指导和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施,本就是工作人员服务内容的一部分。
(卢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