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教过的学生努尔比亚(右)来看望周丽娜(7月1日摄)。
周丽娜和丈夫帮助邻居收麦子(7月1日摄)。在麦收季节,邻里间需相互帮忙抢收。 (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周丽娜是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一所双语幼儿园的园长,也是园里唯一的汉族教师。她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和艰辛但终于圆梦的从教之路。
21年前,家住辽宁沈阳的周丽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今后的大半辈子将与新疆这个地方分不开。
1993年,在市场上做生意的周丽娜听说市场里来了个新疆小伙卖羊肉串,味道特别好,于是她天天去。吃着聊着,就与这位和自己同岁的小伙子相爱了。
“我觉得他诚实、孝顺,特别朴实。”周丽娜至今仍对丈夫赞不绝口。1997年,周丽娜不顾家人反对,与恋爱三年的乃斯如拉·吾买尔结婚,并跟着丈夫回到他的家乡。
谈起初到新疆的感受,周丽娜回忆道:“当时觉得新疆很美,但还是和想象的不一样。走在石子路上,新买的鞋都被磨破了。”
因为在新疆做烤串生意赔本,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周丽娜在上阿图什镇卡依拉克小学当上了一名临时双语教师。
“当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周丽娜说,当年高考差几分没上成大学,加上家里孩子多、经济困难,没能继续读书,但当老师的梦想一直都在心里。
至今,周丽娜对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仍记忆犹新。
孩子们几乎不会汉语,周丽娜也不怎么会维语。她让孩子们叫她“周老师”,孩子们都说成“周老鼠”。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周丽娜意识到孩子是她学习维语最好的老师,于是双方开始了教学相长的生活。6年下来,周丽娜和孩子们都能流利地用双语交流了。
为了成为一名教师队伍的“正规军”,周丽娜参加了任职考试并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然而由于没有在新疆落户,周丽娜不具备任职资格,于是她将自己的情况向主管部门反映。在当地教委的努力下,周丽娜终于如愿以偿。
时光流转,青丝变白发。
在卡依拉克小学任教期间,周丽娜所带学生先后有多名考上区内重点学校,她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
“我觉得周老师教学有方,特别耐心,即使有不会的题也不骂我们,而是耐心地一遍遍教。”周丽娜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上初二的赛普拉·木沙说。
今年4月,为了提高上阿图什镇幼儿教育的质量,周丽娜被调到镇中心双语幼儿园当园长。
如今,周丽娜月工资不到3000元,丈夫在另一所幼儿园当临时工,月收入只有900元,还要抚养两个孩子,家里的日子不宽裕。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丽娜每月仍拿出50到100元资助贫困孩子。
“我尝到过读不起书的滋味,所以不想再看到有孩子不能上学。”周丽娜动情地说。
问她如果今后有更好的发展会不会离开新疆,她回答:“我的丈夫、孩子在新疆,也是在这里成就了我自小的梦想。为了爱,我会一直留在新疆。”
近十年来,周丽娜像一棵生长在新疆戈壁滩上的胡杨,无论风吹日晒,把根深深扎入土地,顽强而美好地生长着,为新疆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诠释着维汉民族之间深厚的情感。
(新华社记者 崔清新 金良快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