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风送暖,走进我区新型农村社区,漂亮的连体住宅、配套的富民产业、生机勃勃的景观绿化,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我区以走在苏北前列的决心推进农房改善,努力通过农村居住形态的改变,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城乡布局形态系统变革,受到农村群众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全区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1个,改善农房9979户,被表彰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市、区),建成特色田园乡村9个。
我区尊重民意,推进农房改善。通过“万名党员干部进农家”活动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精准改善。坚持规划引领,既聘请大院大师领衔策划,又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参与规划,设计出“退老宅拿新房少花钱”的房型。建好“房产超市”,方便群众一站式选房、购房,引导协调房地产开发企业让利于民,累计进驻房产企业32家,成交3426套。制定10条保障措施,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充分保障农民在农村应享有的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和集体收益分配等权益。
我区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适应现代生活、体现乡村风貌的宜居家园。根据农民居住习惯,推广“主房+院落”的模式,采取统一代建、联建、自建等方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特色田园乡村标准,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景观设计方案,在建筑风格、村口标识、节点小品等设计中,植入麋鹿、湿地、古盐、红色文化等元素,体现大丰特色,留住乡愁记忆。建立健全主管部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群众代表参与的“三方监管”机制,第三方规划设计单位每半月开展一次规划落地巡查,区质安服务中心每月巡查一次质量安全,从源头上把控质量安全。按照“10+N”要求,注重功能叠加,突出新老村庄融合,同步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我区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周边土地成片流转,布局万亩芦笋基地、水蛭养殖加工等规模种养、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合作赚现金、分红享股金。坚持产业居住融合发展,在规划建设新型社区时,同步布局配套产业,做到一个新建社区一个特色产业。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三园”进行选址,做到新型农村社区“靠近田、贴近厂”,实现农民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西团镇众心村抛丸机、白驹镇马家村玩具、大桥镇大桥村乡村旅游等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大力推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运行机制,优先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培植。出台《盐城市大丰区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考核办法》,每月由区农房办组织考核评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突出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融合,深化“红色邻里”建设,建立社区党员群众志愿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装修、水电、车辆维护、快递收派等贴心服务,全力打造 5 分钟便民服务“红心圈”。坚持建管并重,创新治理模式,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坚持党建引领、乡贤带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葛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