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脉 > 正文

关于乡村文化艺术建设的思考

2015-06-10 18:29:5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云南省巧家县艺术团  张祥宝

中国是农业大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长久以来,由于乡村闭塞的地理格局、滞后的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一方面,乡村保留了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外部信息的有限辐射,制约着乡村的发展。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搞好乡村文化艺术建设,做好乡村这“半壁江山”的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整体的现代化、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身为基层艺术工作者,长期致力于乡村群众文化艺术建设,明了乡村文化艺术的现状,现就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自仰韶文化的发现,先人生存的遗址及大量地下出土物的呈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就有了农耕文明的雏形,在其后数千年的生存发展中,一代代炎黄的传人们依托于东亚这片温带大陆的沃土,在与土地打交道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反过来,文化艺术又成为其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和创造动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外部的观念、信息、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打破了原有的乡村文化艺术生态,一些宝贵的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正在流失,而新的具有时代内涵的乡村文化艺术生态正在建设之中。居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搞好乡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笔者所在的巧家县历史悠久、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甚为丰富。早在3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留下的墓葬遗址、生活遗址及大量地下出土物,印证了这里曾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的一部分。数千年族群往来的历史变迁中,彝族、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发展着自身的文化艺术,并以节庆、礼仪、服饰、饮食、口传文学、歌谣、舞蹈、民间小戏、民族民间器乐、民族民间美术等方式呈现出来,蔚为大观。这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资源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很有必要组织人力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整理,建立档案库,同时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传承的工作、生活条件。

如对《发拉花灯》的研究,首先对其传承人进行深入采访,通过录像等手段全程记录该剧,对其具历史性、民俗性的折子内容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该剧产生的乡土背景。对其舞蹈动作的研究,梳理其产生、发展的源流之变,吸取其丰厚的营养为今天的舞蹈艺术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传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二、建设乡村文化艺术室。

以往对乡村孩童的教育,重视对世界、国家的认知,忽略对脚下土地的认识和理解,以至于一个乡村背景上的人最终成为失根、失忆的人。建设乡村文化艺术室就是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以书籍、图片、实物、影像等各种形式集中呈现出来,聘请民族民间舞蹈、曲艺传承人传习。《发拉花灯》《七里朱氏唢呐》《钻天坡花灯》《芦笙舞》等都可以采取此类形式陈列,让代代村民感知自己的文化,进而升华为创造动力,同时,也更有利于传承。

三、编辑乡土教材,让乡村文化艺术走进课堂。

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本身就是乡村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可组织人力以人文地理的视觉对乡村文化进行梳理、撰写,使之成为可读性强的教材,让乡村的下一代自觉成为乡村文化艺术的守护、传承者。如发拉花灯折子内容可帮助学生认识民间曲艺资源的丰富。马树红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让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神奇瑰丽。苗族《芦笙舞》可让学生了解本土苗族同胞浪漫的民族风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要在小河镇竹山、马安等苗族聚居地的学校设立苗族舞蹈课,在讲授、训练中让苗族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进而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同时,在生产生活中传承好自己民族的艺术样式。

四、组织好文化艺术下乡活动,让先进文化艺术和乡村文化艺术完美对接。

事实证明,文化艺术只有在碰撞、交流中才会有发展,才会展示出自身的优势。同样,乡村文化艺术如果固守一隅,排斥外部文化艺术影响,最终只会走向衰落。因此,文化艺术部门要强化乡村文化艺术工作,就必须搞好文化艺术下乡活动,以先进的理念指导乡村文化艺术建设,使乡村文化艺术在规范有序中健康发展。在文化艺术下乡活动中,要重视本土原生态艺术资源的保护、发掘,切实维护乡村文化生态,同时要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上审视乡村文化,要对那些粗糙、幼稚的艺术形态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之有效融入到大的文化艺术环境中,从而产生持久的生命力。比如对《发拉花灯》的收集、整理、改编工作,就应该从时代审美趋向出发,对其进行合理改编,使之更具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扶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还要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供展示的平台。在一些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可让《发拉花灯剧》走上县城舞台,无论对于鼓舞剧组传承人的信心、保护花灯艺术,还是对于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都是有益的。

总之,一个农业大国的文化艺术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细处入手,切实做好乡村文化艺术的收集、整理、传承、交流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源流失,才能为乡村社会的转型和整体进步提供精神血脉和动力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