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8年7月9日消息:近年来科技创新的热门概念不断的走入我们的视野,p2p、大数据、区块链,当然还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简称AI)到底离我们飞行职业有多远?我们可以回顾下面几则报道:
2016年3月15日,谷歌的阿尔法狗AlphaGo以4:1的战绩战胜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2017年5月29日,AlphaGo又战胜了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
2005年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正式组队,2012年4月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赛道上战胜人类顶尖的赛车专业选手,2017年10月,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正式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法获批上路实测及应用。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瑞银在裁员路上也没有落后。这是8年前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
现在的交易大厅却成了这个样子:
高盛、瑞银的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个缩影,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赢得几场比赛,打败几个人类高手,他在各职业领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影响着人类的职业生涯!
2017年10月我国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民航飞行专业人才产出暴增的十年,每年新增飞行执照持有人2800—3400人。如果说过去我们预测到了未来飞行岗位饱和的存在,后起的飞行新秀必然会带来职业竞争,到了今天,在人工智能脚步的逼近下,就不仅仅是专业人群内部竞争的态势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航空业,变革与更新自然走在前列,人工智能带来的是全行业职业洗牌与替代的危机!
怎么破?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们将遭遇的是颠覆性的职业替代危机,但中国古语有云,“危机,危中有机也!”于整个专业的飞行队伍而言,AI确实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职业替代威胁,但对于个人,却是大幅提升专业素养和改变自我认知的良好契机。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浪潮席卷之前,束手待毙绝对不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处事风格,想要有所应对,我们就必须搞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在未来,人,作为飞行职业的主体,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答案很明显,有必要!未来公共航空运输行业只要还存在,那么人作为航空器上的操作者,必然还会长期存在。原因比较简单直接,因为公共航空承载的旅客是人类。作为同是人类,除了懂得理性的认知以外,更多时候会根据感性认识来判断接受度。这里不展开论证,只要给出一个场景就能有答案——摆在您面前的两架飞机,一架是完全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飞机,甚至都没有累赘的驾驶舱(那是人类操作才需要的设计的),出厂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另一架是常规配有飞行员的飞机,机长同样也是拥有非常良好安全记录的飞行员;如果有选择的话,您是愿意选择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一台极小概率犯错的机器呢?还是选择交给和您同乘一架飞机的资深专业机长?我想,这个命题和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场景截然不同,毕竟,AI完成决断操作时无法考虑人的感受与体验,旅客对于无法和自己一起感受危机的机器是不能接受的。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迭代,未来AI是否会拥有自主意识,这个命题太泛,就不在本文讨论了。
我们承认,相比完全自动化少犯错的机器,人会有更大概率犯错,但也不是没有优势。机器讲的是算法,一切的算法都是由负责设计制造的人输入或者更新的。即便再完美的算法都会存在漏洞与逻辑谬误bug,当一切完全由机器主导控制时,一旦一个bug生效,有可能所有的机器就会朝着完全错误的方向行驶,导致不可逆转的危险。更不用提机器一旦某个漏洞被黑客攻破为其所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当机器失效故障或者常规逻辑混乱时,再好的人工智能也无法超越自己的常规算法而产生一种全新方案控制住大局。而在此乱局下接替控制的如果是人类,作为训练有素的飞行人员会依据专业训练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只有人类才具备的关联预判能力,良好的处置特殊险情。正如哈德逊河上的奇迹中的萨伦伯格机长,以及近期四川航空风挡玻璃飞脱成功落地的刘传健机长。两起事件都是在极小概率下遇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挑战,作为人类,身体和心理的确会因环境突变而受到影响,处置和判断能力会有所下降,而机器不会;但也同样是作为人类,才可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做出第一时间合适的处置和决断,最终挽救了两个航班上的所有人!按照机器的逻辑,一切的处置都源于曾经发生过的特情所对应的程序,一旦情况有所叠加或者变化,基本就束手无策了,尤其是当核心计算机部位遭到外力破坏时,整个飞机就将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川航风挡飞脱事件中,自动驾驶的整个操作面板都损坏严重变形,如果没有机长的接管手工飞,机器再精密也已经失去了对飞机的操控,事故不可避免。
因此可以推断,人,作为飞行职业的主将会在一个时期内仍然会始终存在。那么,这就引发出第二个问题
二、什么样的人才能在AI时代胜任飞行职业?
尽管飞行员作为一个人类的职业岗位,在一个时期内不会彻底消亡,但该岗位的总人数将会大幅下降。就目前主流公共航空运输而言,两人制机组是常规配置也是最低配置,未来随着航空器设计制造智能化的提升,这样的人员配置极有可能缩减到一架载人的航空器一个飞行员即可。换言之,现在的飞行岗位数减半将会很快变为现实。那么,到底什么人会是飞机驾驶舱里最后保留的这个人呢?
继续来做选择题,极端一些的例子,这次是飞机制造商或者航空公司人力总监的选择——放在您面前应聘的两个持有执照的飞行员,一个是从事飞行有一定年限经历,一切判断都凭经验,飞行风格随意潇洒,知识体系多年不变不更新的“老飞”;另一个是初出茅庐,没飞两年但始终依据法规飞行,时刻在学习保持与最新技术知识同步更新的“小白”;只留一个,会是谁?
我们航空器标准飞行机组人数配置,历年来都是随着航空工业科技进步而持续减少的。资深一些的飞行人员应该都知道,老式的苏制飞机驾驶舱岗位最低配置为5人,两个飞机驾驶员,领航员、通讯员、机械员各1人,缺一不可。而现代主流民航机上飞行机组标准配置都是两人,领航、通讯、机械员这三个工种已经基本消亡。此期间有不少始终保持学习更新的领通机人员,在完成个人的知识技能的升级转型后,成功的获得飞行专业执照,搭上了时代大车得以继续飞行职业生涯。同样的,在这一波的科技更新迭代的浪潮中,只有那些最具备职业素养同时保持终生学习成长的人,才能成为行业中的精英,跨过产业升级的门槛,成为未来留在飞机驾驶舱里的“那个人”。所以,这一轮面试,严谨好学的“小白”胜出!据此可以预期的还有,由于技能门槛的进一步提高,未来的飞行岗位将会有更加优渥的薪酬待遇,实现真正意义的“剩者”通吃!引出了今天我们的第三个问题
三、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如何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飞行员,是否能在这一波即将到来的巨浪中留下乃至崛起,或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更新构建我们的飞行职业思维。
1、我是谁?——职业认知“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曾执教国家队的主帅米卢的名言。就人类而言,把一件事情做好,首要的是正确的认知,也就是对所要从事任务的态度,翻译成我们行业内的主流语言,就是良好的飞行作风。
纵观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岗位都是技术门槛很高的一个工种,从稀缺性来说,飞行专业人才,尤其是成熟的航线执照飞行员,放在哪里都是宝贵的资源。但我们需要明确的知道,真正宝贵的不是个人,而是我们掌握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航线经验,并且能够依据法规及公司规章的授权完成飞行任务,始终保证航班的安全在一个可接受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胜任飞行岗位,你如果具备,你就是宝贵的稀缺人才,如果不具备或者欠缺,那不论你当下如何,未来一定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洗牌出局。不可否认,在当下中国快速发展的民航市场背景下,飞行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不是每一个飞行员都能真正符合这种能力要求,甚至有部分人员仍旧抱有“混年头吃老本”的思维,待在舒适区不思进取。在目前这个专业人才短缺的特定时期,这种思维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一但大潮到来,混世的幻想将首先被粉碎,化为泡沫随波逐流;浪头退去时,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职业选手!
正确的认知才能导出一种正向的态度,飞行,就是一个讲规则和知识的岗位,恪守这样的职业信条并时刻履行之,方能算得上职业飞行员。
2、做什么?——职业意识“机器讲算法,人类讲心法。”是“逻辑思维”主持人罗振宇对于AI与人类对比的结论。我们人类在职业成长方面,就知识积累和应用速度来说,一定是跑不过机器的,现在不行,未来更加不行!即便是人类最聪明的大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终归逃不脱“艾宾浩斯曲线”的生理客观限制,即遗忘的速度始终追随记忆的进度。然而,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归纳关联的本事,却是机器无法达到,算法也不好模仿的。
飞行员的黄金能力,就是高度敏锐的飞行意识,这种意识通过是大量的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刻意练习,抽象发散后又积累总结、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一种自身特有的专业意识。成为一个业界高手,养成专家级别的飞行意识,是一个职业飞行员提升自我的目标与路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保持有目标的学习,既要浏览覆盖各类手册里的专业知识与法规规章所涉及的知识面,也要在学习中运用适当的联想分析方法理解参悟各个知识点,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知识精华,把知识的精华消化总结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纯出其中的智慧,形成我们自己的职业意识。
3、怎么做?——职业能力
我们有了正向的职业定位态度,具备了一定的飞行职业意识,就已经是一个优秀的职业飞行员了吗?其实,还缺一个充分条件——能力匹配。
如何达到一个飞行高手的能力,除了反复的刻意练习,目前看貌似别无更加有效的捷径。学习二字我们常挂嘴边,实际上这是两个方面的功夫。学,就是识别,解读,理解,更多是新知从外界各种载体进入大脑形成自己意识的一个过程。习,即练习,英文是practice,也翻译为实践。就是通过对一个行为或者技能反复的进行模仿、实践最终形成各个肌肉的记忆,使之可以娴熟快速的操作。职业能力的提升,就必须从学和习两方面同时下手,并相辅相成的进行反复的有目标有反馈的刻意练习。意识与操作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互为影响,熟能生巧,正如《卖油翁》中的那个老者,能把油穿过铜钱眼倒入葫芦中而铜钱不湿,别人惊叹于他的技艺,他只淡定的说“无他,唯手熟尔。”
实际上,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职业替代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我们意识革新的机遇。能够保持学习成长的习惯的人,一定可以理解其算法,注定可以驾驭AI,让AI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而不是竞争对手,帮助我们完成原先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飞行员的工作不再是一直负责操纵导航通讯这般的日常,而是坐在驾驶舱监控AI,依然在云上安静的守望人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