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入夏至,暑热连连,闷得人怠倦困乏、不思茶饭。邻居老马是中医,他说:“医书讲:夏至,赤阳下迫、地湿上蒸,至人心神烦乱、脘膨纳少。此症称‘疰暑’。”
我问:“有何良方医治?”他道:“俗有‘冬食甜,夏吃苦’之说,苦是暑热克星,苦味蔬菜可消燥火。”
上网细查,果然不错,《论语》说:“夏时,无苦不食。”《诗经》有云:“茹荼苦炎、解劳燥。”《本草备要》记载:“苦者能泻燥火。”看来夏至食苦,解暑生凉,是老祖宗留下的妙方。
苦味蔬菜最常见的是苦瓜,《本草纲目》称它“除烦热,解劳乏,消心明目”。清代食谱《调鼎集》记述:苦瓜拌银耳,是宫廷首选的消暑美食。将银耳泡好,撕成小朵。苦瓜削皮、挖瓤切块,加少量盐腌半个时辰攥水,把半斤鸡汤熬至1两,置凉放盐、醋、蜜汁适量,倒入苦瓜、银耳泡半个时辰,控汤淋麻油拌匀入盘,苦瓜碧如翡翠、银耳白似美玉,入口凉爽清脆,苦冽鲜香。
参照“食谱”拌了一盘,端给老马品尝,他连声呼好,边嚼边说:“苦瓜、银耳都属寒性,阳衰虚寒者不宜多吃。”
没几日,老马也端来一盘翠绿的碎叶,进门便叫道:“尝尝我拌苦菜的手艺。”原来,他将苦荬、苦苣、蒲公英三种苦菜切段装盘,匀拌浓汁,夹一撮添进嘴里,浓冽的苦味即刻蔓延开来,这熟悉的味道,不禁令我想起小时候吃苦菜的情景:上世纪80年代,我家住山村,日子贫困,每年盛夏,妈妈总是从地里挖来蒲公英、苦荬菜等野菜下饭,我嫌苦不爱吃,妈妈就把野菜切成段,洒上精盐味素,淋点麻油拌匀,苦菜立时变得脆嫩鲜香,让人胃口大开。今天吃到老马拌的苦菜,浓浓的回味滞留舌尖,绵延悠长,把记忆拽回了张扬无忌的童年。
老马又说:拌苦菜味美,关键在拌汁,须用香叶、虾仁、鸡脯,放盐、味素、陈醋、绵糖、麻油等佐料熬浓汁。要随吃随拌,放置稍长,苦菜会软沓渗汤,失去爽脆,虽清热祛暑、增进食欲,但脾胃虚寒者一定不要贪食。
在网上搜寻,还发现一种解热消暑的美食:苦笋。它生在南方的山野,有活血祛风、健胃化积等功效,便买了几斤。没几日,快递到家,想到老马精通厨艺,一定做得更美味。果然,他一见苦笋就笑逐颜开:“凉拌苦笋,是我的拿手好菜。”
说着,他给我传授做法:“剥去老皮,切成半支香烟长短,水温烧至五、六十度,倒入笋条,待水烧沸立即捞出,放进熬好的凉鸡汤,泡20分钟拎干。记住,笋条一定要放进温水再烧沸,水烧开放会外烂内生,绵柔软沓。然后加盐、醋、味精、蒜泥、胡椒粉、麻油、红椒少许拌匀。”
如法炮制,笋条淡黄隐翠,宛如美玉。添入口中,脆中带韧、苦里生香,尚有鲜浓的鸡香和青竹味道。难怪宋代诗人陆游最爱吃苦笋,总是亲自动手凉拌。他赋诗赞道:“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浓淡拌味足。”
夏日炎炎,拌“苦”生凉,鲜嫩适口的美食,“拌”出大地的原汁原味,“拌”出餐桌上的充盈丰盛、“拌”出悦享惬意的心境,“拌”过酷暑,便是云高风朗、气爽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