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区块链观察 > 区块链资讯 > 正文

朱嘉明最新演讲:区块链是连接传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2020-02-05 21:00:56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1月20日,2020数字经济与区块链研讨会暨数字资产(重庆)研究院成立大会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由数字资产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和零壹财经主办,江北嘴财经、陨石财经和国金公链协办。多位业界、学界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同探讨数字经济和区块链技术在新时代遇到新机遇与新挑战。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朱嘉明教授在刚刚参加完联合国在纽约举行的区块链可持续论坛后,马不停蹄地赶到重庆参加此次会议,并与现场各界朋友分享了他在联合国区块链论坛上的发言与思考。

朱嘉明认为,传统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而在数字经济社会,数据、信息和知识等是主要生产要素。而区块链是目前能将物理和物质世界与非物质世界,即平行世界联系起来的唯一方式。他表示,虽然现在绝大数人难以像理解和体验物质世界那样理解已经开始的数字经济社会,但是,数字经济社会的来临和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不取决于我们是否理解和懂得其本质。

此外,朱嘉明希望,不要简单地将区块链理解成一种可以应用于某些场景的技术,区块链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是连接传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一个桥梁。

朱嘉明希望,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的大国,要加强关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货币的教育和普及工作。

以下为朱嘉明教授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刚刚参加了联合国一些机构在纽约组织的一场区块链论坛,“区块链技术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就是说,这个论坛的宗旨是讨论区块链技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我在此次论坛发言的题目是“积极面对信任危机和信任赤字的挑战”,副标题是“区块链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
今天在这里,我想与各位分享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联合国公布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共17条:

(1)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受学习的机会;

(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6)为所有的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的管理;

(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8)促进持久、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的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验的工作;

(9)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10)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族群;

(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13)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持续发展;

(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16)创造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的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的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17)加强执行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几个“不易”:就人类所面临的各种严重问题,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和加以分类,绝非易事;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形成这17条的共识,绝非易事;在2015年至2030年的十五年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落实这17条,绝非易事。

我于2000年至2003年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作,2001年联合国本身和当时的秘书长安南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我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深切感到,联合国需要针对新的、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修订联合国宪章。只是我的这种想法可行性很低。如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条目标,其实就是在新时代下对联合国宪章的某种补充。宪章是所有成员国赞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条目标,也是所有成员国赞同。在联合国历史上,类似这样没有争议的共识是不多的。

第二个问题:人类为什么需要严肃解决“可持续发展”?

我本人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条目标的第一条、第三条、第四条非常在意。第一条提出在全世界根除长期形成的人类的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但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条目标是不可分割的。

联合国之所以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是因为人类处于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如果人类不能在未来十五年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不断改善的社会制度支持“发展”,因而陷入到全方位的“发展”危机之中。所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条目标不仅与每个联合国成员国有关系,超越主权、意识形态、信仰宗教、政治制度,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戚戚相关。

这些年来,我个人尤其关注:

1.人口问题

作为经济学家,我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中国最近公布中国人口达到14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从13亿到14亿用了多少年?从12亿到13亿用了多少年?从11亿到12亿用了多少年?从10亿到11亿用了多少年?2005年13亿;1995年12亿;1989年11亿;1982年10亿。也就是从10亿人口到14亿人口,用了38年时间。

我们这代人经历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国人口从5亿至10亿的过程,再从10亿至14亿。我上小学时的北京城。常住人口不足400万,星期一到星期六街上很少遇到外地人,很多公园里的游人屈指可数。中国在1980年代有过关于最佳人口数量的讨论和争论。

当时有两派意见,一派意见认为中国人口在10亿之内,一派认为8亿左右。最后不了了之。1958年的世界人口不到30余亿,现2019年至少78亿。没有悬念,在未来一代人,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世界人口数量可能达到100亿。地球可否承受100亿人?不下结论,但很可能对地球和相关资源的压力逼近极限。

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地区,还有中东,都是人口爆炸的区域。在过去30余年,我去过世界不少地方,其中对印度、埃及、巴勒斯坦等国家印象极深,所经过的街道都布满了黑压压的男性,因为没有太多事情可干。

无论如何,不要轻率地和不加前提条件地夸大“人口红利”,也不要将所谓“老龄社会”的负面影响绝对化,因为为了维系“人口红利”,或者消除“老龄社会”,就要不断的增加人口基数。这是简单的算数题。而人口不断持续增长,扩大就业就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课题,同时就要增加对地球资源的压力。在经济学思想史上,马尔萨斯是了不起的,他首先揭示了人口和资源的关系,重要的不是他的结论,是他的思想。中国的马寅初也是了不起的,他的《新人口论》的意义至今被低估。

2.气候变化问题

所谓全球气候问题,主要是指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各种异常问题。现在,人们对于全球是否变暖的问题是有争议的。在2012年,就有一些科学家质疑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甚至有人直接提出,气候变暖的提法是“伪命题”。我本人是相信和认可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快北极和南极,喜马拉雅山的冰川的融化速度。现在已经不再是冰川厚度减少,而是冰川在大面积的融化、减少和消失,反作用于气候,后果不堪设想:加速地球温度上升,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冰封污染物的释放,海平面升高。

现在,北极南极冰川,太平洋冰川,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正在加速度。我去年去了北极,亲眼看到冰川崩塌,也脚踏很多黑色沙地,那里在三、四年前曾被厚厚的冰川覆盖,一年前还有冰川覆盖。现存的冰川究竟持续多久?有乐观的,有不乐观的。我是相当不乐观的。不遏制全球气候继续变暖的问题,意味着热力学第二定理所说的“熵”不可抑制的增加,地球的生态系统走向失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将不复存在。

3.人类本身被改变问题。

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但是,这种延长不是没有成本的。人类本身正在被改变,被所谓的各类“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改变,从“基因编辑”,各种各样药品和医疗技术,再到到被基因化的食品,正在全面进入人的身体。

2018年,贺建奎修改一对双胞胎基因事件,不仅超越了伦理底线,而且敲响了人类本身可以被所谓“科学”改变的警钟。在某些科学家和“精英”追求所谓的 “完美人类”的背后,其实是人类正在失去对自身的控制能力。

如果考虑到机器人,大脑接口芯片技术,影响人类心理的药物和硬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未来的人类很可能不再是今天的人类。所谓人类3.0已经不仅仅是理论,正在成为现实。《银翼杀手2049》展现的另类人类,似乎也正在走来。如果人类本身改变,人类文明的基础和模式自然会“异化”。这样的问题已经突破了前些年关于“后人类”认知的框架。

4.科学技术“奇点”问题

如今,没有人可以否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没有人可以否定科学技术进步的全面性和高速度。科学技术的影响力达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科学本身的生命力,自我发展逻辑也越来越强大。任何人群,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经无法把握科学技术对生命、对人工智能、对太空、对海洋、对能源,以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例如,因为数字革命导致了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的爆炸性发展,这是所有经济学家始料不及的。现在更为尖锐的问题是,是否科兹威尔在《奇点临近》所描述的时刻正在到来?如果是这样,人类是否准备好了?我认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仅没有准备,甚至缺少基本的思考。所以,马斯克是值得关注的,因为他在与可能到来的“奇点”赛跑。

5.传统的地缘政治问题

今天这个世界,毕竟是由近200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都有其主权、人口和地理空间,以及所选择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每个国家需要制定其经济、国防、外交的战略和政策。因此,所谓的“地缘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得以丰富。但是,现在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毕竟是在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也有冷战的影响。但是,自上个世界世纪后期,IT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恐怖主义的形成,民粹主义的重新兴起,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特别是中国崛起,还有海洋和空间的深度开发,导致传统的地缘政治体系的动摇。所以,即使仍旧使用“地缘政治”这个概念,也需要新的思维。

第三个问题:平行世界问题

因为信息社会推进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到来,人类进入到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的境地。

其一,传统的物理和物质化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传统农业生产、农民、农村并没有完全消失,继续存在于身边。同时,工业社会还在持续扩张,工业产品,从机械、机器到汽车和家用电器充斥。中国民众经历了街上几乎没有汽车到遍布汽车的历史过程。还有,农村逐步消亡,城市化爆炸性增长。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物质匮乏的贫穷的时代正在走向消失。所以,人们不得不讨论诸如生产是不是过剩、产能是不是过剩等问题。

其二,信息社会,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建立起来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生产要素和前面的传统社会完全不同。传统世界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而在这个世界,主要生产要素是数据、信息、知识,整个社会最终要向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转型,其最重要标志就是“数字化”。数字货币或者数字化世界,需要认知数码科学,计算机科学,或者算法的基本原理。现在,以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作为经济基础的数字社会已经来临,而且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办法像理解和体验物质世界那样来理解已经开始主导我们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本质。数字经济或者数字社会的来临,并不取决于我们是否理解和懂得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并非第一次,当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和不懂得工业社会一样。

我们将来会清楚地看到,两个平行世界的关系正在加快演变,传统经济在将来的宏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就像当年农业占比越来越小一样,而数字经济的比重正在急剧增长,就像工业革命之后的制造业一样。在中国,数字经济比例已经达到30%,如果超过50%,甚至达到60%、70%的时候,整个社会形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这样的过程不会很长,很可能只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

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广阔的历史场景下认识区块链技术集群,而不是一种传统技术。区块链技术正将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方式,一种新的基础结构,或者说,是连接传统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一个桥梁。现在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还剩下十年的时间。在未来的十年内,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生重大转型,而区块链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需要连接我们需要面对的“平行世界”,不仅要继续解决传统物质世界、传统经济政治体制下的挑战,而且需要解决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和算法社会所产生的新挑战。

刚刚过了2020年新年。现在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从20岁到40岁这代人,生存空间跨度很大,不仅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面,而且更为熟悉非物质的世界和虚拟世界,肩负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就更要拓展视野,更加努力学习。

人类正在进入学习与工作,学习与生活完全融合的时代。

谢谢大家!
2020.2.5.修订于北京

作者:数字资产研究院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凤梨财经赞同或证实其观点描述。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