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金融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发布,这是国内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标准。
《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提出并负责起草,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并通过了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
《标准》的编制,旨在规范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升分布式账本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标准》提到,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密码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形态尚具可塑性阶段,有必要制定关键技术的安全规范,以便金融机构按照合适的安全要求进行系统部署和维护,避免出现短板,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业务保障能力和信息安全风险约束能力,对产业应用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
《标准》规定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安全体系,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密码算法、节点通信、账本数据、共识协议、智能合约、身份管理、隐私保护、监管支撑、运维要求和治理机制等方面。标准适用于在金融领域从事分布式账本系统建设或服务运营的机构。
《标准》发布后,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认为虽然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很多地方看起来差不多,但二者是不同的东西。而通读《标准》全文,也并未见到“区块链”出现。那么,该标准为何会被称为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标准?
对此,巴比特迅速联系到起草人之一,微众银行金融科技首席研究员李斌。
李斌表示,“按照ISO术语标准22739中的表述,区块链是使用密码技术,将共识确认的区块,按照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也就是说,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的子集。不过目前两者基本是指同一样东西,这个标准基本可以理解成金融联盟链的标准。”
实际上,早在2017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 参考机构》标准,就对区块链做出了定义,指出区块链是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和管理事务处理的模式。
对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关系,《区块链 参考机构》指出:
严格意义上讲,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这两个概念的原始内涵具有明显差异。区块链的基本技术特征是:将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务处理编组成区块,区块之间以密码学特征(例如Hash值)方式按先后顺序链接起来,形成以区块为基本单元的“链”,并且将该“链”在区块链网络参与节点间复制和共享,同时链上内容依据不同的共识机制由参与节点组成的网络集体维护。而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类用来实现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强调的是事务处理通过复制和共享的账本来实现,并且该账本由所在网络的参与者进行校验及维护,并不指定具体的技术特征。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块链是实现分布式账本的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区块链看作是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一种。尤其是在不同的利益、关注点和需求的驱使下,两者的应用实践逐渐体现了一种相互融合的趋势。
邱祥宇发布在链头条 产业区块链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凤梨财经赞同或证实其观点描述。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