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区块链观察 > 区块链资讯 > 正文

摩根大通: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未来

2020-03-02 16:01:00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摩根大通: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未来 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月23日,JP Morgan Chase(摩根大通)发布了一篇长达74页名为《摩根大通观点:区块链、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进入主流?》的报告。这篇报告由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分析师独立撰写而成,以区块链、Libra稳定币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为主题,分析其潜在价值、面临的困难并预测未来发展。

报告指出,虽然区块链技术尚未成为主流,但是在支付、证券交易所清结算上已经采用。未来,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和支付能为银行带来最高的增效,但广泛的采用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技术挑战(如跨平台集成)可能成为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第三方支付能否成为主流?报告先以中国和日本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史为引,指出在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基金等理财产品密切相关,与参与的网络外部性相比,经济因素可衡量甚至更为重要。而在日本,发展最快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二维码支付和商家推出的Loyalty(忠诚)计划,和日本负利率政策下银行存款失去吸引力有关。

虽然市场已经做好了接受私人数字货币的准备,但Libra项目等稳定币的尝试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其支付系统的设计方式。报告表示,高周转率的支付系统需要短期流动性设施,特别是非经济的中央机构提供的日间透支和其他短期信贷,以避免支付系统的清结算陷入死锁,尤其是在压力的环境下。像Libra这样的稳定币要想成功,可能需要依赖于短期流动性工具、提供正收益的储备资产来源以及去中心化程度较少的半私有网络。

报告最后探讨了第一个推出的国家法定数字货币——委内瑞拉的石油币(Petro),表示其用途仍然有限。Petro的“主权”方面和它被商品支持的象征性特征都被证明是根本性的缺陷。迄今为止,Petro并没有成为公认的国际加密货币,而是作为委内瑞拉国内交易的参考价格,最近更成为向政府雇员分配社会支出、养老金和奖金的工具。

区块链技术是否成为主流?

区块链开始进入主流市场,支付、供应链金融和抵押品保管服务仍然是区块链最清晰的用例。

具体案例方面,美国的银行主要采用基于区块链的支付作为尝试,但这种尝试主要出现在中型区域性银行,大型银行避开加密货币公司,较小的银行已经开始缩小所提供的银行服务方面的差距。其中,Signature Bank是先行者。2019年1月1日,490亿美元资产规模的Signature Bank成为第一家通过与True Digital Holdings(一家专注于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交易所和结算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专有支付平台的美国银行。

Signet平台得到了纽约州金融服务部的批准,使Signature Bank成为第一家获得监管许可通过这种方式使用区块链的银行。Signature允许该银行的商业客户免费向其他商业客户实时支付美元,消除了对第三方中介的依赖。2020年1月,Signature Bank宣布与Prime Trust合作,Prime Trust是一家为数字经济提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Prime Trust的Prime结算网络将利用Signature Bank平台和Prime Trust的机构客户提供实时支付和结算服务。

欧洲方面则注重区块链技术在交易所尤其是在结算和清算领域的探索。德意志交易所已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抵押品解决方案;瑞士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推出完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端到端的交易、结算和数字资产托管服务,新平台被称为SIX Digital Exchange(SDX);澳大利亚交易所也在推进和实施区块链技术。此外,传统资本市场正在继续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代币化。

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的关键机遇之一,在提供端到端数字化贸易融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价值2万亿美元以上的传统文件贸易领域,该领域尚未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的使用,正在大幅减少存货交付期和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作用。与其他案例相比,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区块链项目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全球银行参与了试点项目,一些银行为客户提供了实时解决方案(例如,兴业银行(17.290,-0.53,-2.97%)、汇丰银行、联合信贷银行、Know Santander和瑞银)。报告认为银行参与和投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区块链项目,既是对市场份额和最终客户关系的一种防御性行为,也是面向新的增长机会的尝试(如产品/客户/市场)。

但区块链技术的推广仍然存在阻碍。首先是替代性技术解决方案的存在,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采用对公司来说可能更符合实际,因为公司更倾向与投入马上能产生效果的项目。其次是区块链目前仍然缺少验证方式,不能保证信息上链的真实性。此外,跨平台的互操作性也成为区块链应用的挑战。最后,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技术挑战(如跨平台集成)可能成为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Libra等稳定币能否成为主流

报告花了一些篇幅介绍中国和日本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发展,认为中国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和基金等理财产品密切相关。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对收益率回升的敏感程度表明,与参与的网络外部性相比,经济因素可衡量甚至更重要。而在日本,无现金比例在近年来快速增加,发展最快的是通过二维码和忠诚计划的支付方式。忠诚计划提供了接近最高5%的返点,在日本负利率环境导致银行存款失去吸引力的情况下刺激了消费。虽然忠诚度积分没有实现货币的所有功能,但是随着机构之间开始合作,且机构开始尝试更多的业务,积分能够使用的范围会更广。

Libra项目是否能成为主流?报告表示,Libra项目能否成功需要从三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高周转率支付系统需要短期流动性设施,特别是非经济的中央机构提供的日间透支和其他短期信贷,以避免支付系统的清结算陷入死锁,尤其是在压力的环境下。对于像Libra这样的资产支持型项目来说,如果不采用这样的运营结构就会出现困难。其次,即使在影子经济下,银行存款不足的人口可能只占全球支付量的小部分。这意味着Libra或另一家稳定币能够成功的世界是一个由发达市场主导的世界,在这里,B2B交易占据大头并且依赖于日内流动性。最后,任何依赖储备资产收益为其运营和其他持续性成本提供资金的体系,在负收益率的世界里都将变得不稳定。由于一半以上的优质短期主权债务已经为负,其余的绝大多数由美国政府债券构成,并且在全球货币宽松趋势的情况下,完全负收益的Libra储备已经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在利率下降时,Libra项目征收的交易成本可能会使经济的衰退阶段恶化并延长,特别是当利率转为负值时,因为随着经济状况恶化,对消费者和企业的税收会不断增加。

最后,能源需求仍然是稳定币潜在的重要限制因素。报告表示,如果没有实质性和持续性的效率提高,真正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将很难实现全球规模。依赖中心机构验证交易和维护分布式账本的完整性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并不能提供与真正的区块链技术相同的好处。

委内瑞拉石油币:整装待发却无处可去

报告最后还用一章来专门介绍委内瑞拉石油币,这被认为是第一个主权加密货币。自2017年底委内瑞拉大肆宣传石油币(Petro)以来,没有发生太多事情。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Petro似乎是一种数字法定货币,迄今为止,即使在委内瑞拉国内,它的用途仍然有限。在美国强烈的金融制裁中,包括针对国家石油公司PDVSA和委内瑞拉央行的制裁,马杜罗政权试图通过其他的方式绕开传统支付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加密货币有一些明显的吸引力。马杜罗政权最初在2018年宣布,价值数十亿美元的Petro已被投入首次代币发行(ICO)。

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政府在首次代币发行(ICO)中发行了大量的Petro。迄今为止,Petro并没有成为公认的国际加密货币,而是作为委内瑞拉国内交易的参考价格,最近更成为向政府雇员分配社会支出、养老金和奖金的工具。事实上,似乎有人在努力将更多的国内交易调整到石油领域,例如,允许国内实体使用Petro来纳税的提议可能会增加国内需求。马杜罗最近还要求国际公司使用Petro支付委内瑞拉航空和海港的费用和成本。这对国际公司来说是个问题,因为美国在2018年3月对使用Petro交易的行为进行了特别制裁。

Petro的“主权”方面和它被商品支持的象征性特征都被证明是根本性的缺陷。一方面,委内瑞拉当局设立了一个加密货币部和一个由该政权控制的中央基础设施,而不是公开、透明的监管和管理,公开和透明是加密货币的关键卖点。另一方面,Petro的支付价值承诺看起来像海市蜃楼。

Petro从未被转换成任何可能被货币化的委内瑞拉石油开采权。相反,政府推广的白皮书的最初版本声明,Petro的背后是一个尚未开发的特定油田的地下储量,该油田仍然缺乏基础设施或任何开始开采原油的运营计划。尽管据说Petro的面值随油价波动,但政府修订后的白皮书指出,设定Petro外汇价值的“篮子”是一个基于石油(50%)以及其他委内瑞拉自然资源(如铁和钻石)的公式。事实上,Petro价格一直是每单位60美元(面值),与基础商品价格没有明显联系,但其转换为玻利瓦尔的汇率飙升,以反映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这滞后于玻利瓦尔黑市)。

更为相关的是国内情况,即政府试图将Petro作为指数化工具,并带有强迫储蓄的成分,用于政府社会转移的受益人。政府已经开发了各种直接转移和补贴的电子基础设施。当局利用这一系统转移Petro而不是玻利瓦尔的资金,并惩罚那些从这些“储蓄账户”中提取太快的人。只要政府一直在稳步提高Petro对玻利瓦尔价格(贬值),这项计划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通货膨胀,而且这种惩罚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有助于降低委内瑞拉恶性通货膨胀背景下的货币流通速度。

作者:中国电子银行网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凤梨财经赞同或证实其观点描述。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