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观察 > 金融资讯 > 正文

多城“限售令”到期 数千万平米解禁房源是否“抛售”有待观察

2019-04-18 20:49:49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两年前的2017年3月25日,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出台“限售令”的城市,要求新购住房须取得产权证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随后,福州、青岛、广州、常州、珠海等城市纷纷跟进,短短20天内,就有11座城市在各自的楼市调控中加入“限售”内容。其中,“新购买住房须取得不动产证满2年后方可转让”成为不少城市“限售令”的核心内容。

两年后的2019年4月,首批出台“限售令”城市中,被“冻结”房源将陆续“解冻”。这批“解冻”房源陆续入市,对各地楼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赴广州、厦门、济南、常州4个城市进行实地调查,第一时间为读者展示“限售期满”对这些城市楼市的影响。

在历经多个调控周期后,“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的特征在房地产市场体现的越发明显。短期房价走势,跟政策的走势关联性越来越高。

2015年的“3·30”住房贷款新政,以及随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免征期由5年下调至2年。沉寂了2年的楼市,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在一线城市楼市强劲复苏的带动下,以及各地棚改、购房补贴等楼市刺激政策的支撑下,二、三线城市楼市全面复苏。

楼市复苏,带来的自然房价的快速上涨,这便有了2016年的“9·30”新政。虽然之后房价涨幅开始回落,但惯性上涨依然存在,快速上涨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彼时,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不少城市纷纷升级调控措施,以打击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

2017年3月25日,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出台限售令的城市,要求新购住房须取得产权证后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

时至2019年,首批出台限售令的城市中,被“冻结”的房源将陆续“解冻”。这批房源陆续入市,对楼市将产生何种影响?

本轮限售起因:房价快速上涨势头未得遏制

限售,因能更加精准地“掐住”投资客的七寸,令其资金链在三四年内难以松绑,进而维护楼市正常交易秩序,因而被多地采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厦门之后,全国先后有超过50个城市出台限售令。虽然细则不尽相同,但基本思路都是通过2至5年不等的期限内限制交易,来遏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快速上涨。

而限售令出台的背景是,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并未因2016年“9·30”后的系列新政得到遏制。在“9·30”前,全国房价已持续了长达17个月的复苏、上涨。

2015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60%降至40%;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不低于30%。而此前,二套房贷普遍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的标准。

随后,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于当日联合发布消息,将个人住房营业税免征期限由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为超过2年(含2年)。

这也被称作“3·30”新政,也是这轮房地产市场“牛市”的起点。

在“3·30新政”的强力刺激下,全国楼市强劲反弹、复苏。

国家统计局70城房价数据显示,自2015年4月开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跌幅逐渐收窄,并由当月的同比跌幅3.8%,在6月由负转正,同比上涨3%。至2016年4月,同比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33.9%。

在一线城市楼市强劲复苏的带动下,以及棚改货币化、购房补贴等各类刺激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二、三线城市的楼市逐渐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在当年5月跌幅开始缩窄,并由当月的跌幅6.1%,在12月份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6%;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在当年6月跌幅开始缩窄,由当月的跌幅6.2%,到2016年4月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2%。

新房价格不断上涨,且涨幅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始于北京的“9·30”调控。

2016年9月30日,北京出台政策,要求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35%;首套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40%。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不论是否有无贷款记录,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70%。

此后,以限购、限贷、限商等为主要特点的调控政策,陆续在各地落地。

然而,这一轮楼市调控依然没有遏制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在2016年11月份达到同比上涨14.2%的高位,此后涨幅出现回落至个位数。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一路上涨,直至2017年7月达到同比上涨9.3%的高位后,涨幅才出现回落。

“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没有得到遏制,正是限售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认为,限售政策虽可能会“误伤”改善型需求,但可以针对性地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对楼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8城3439万平方米:“解冻”房源入市影响几何

2017年3月25日,厦门正式出台限售令,规定新购住房须取得产权证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并进一步严格限购政策。

厦门的做法并非没有道理。

在“3·30新政”后,厦门楼市迅速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8月,厦门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转负为正,达到0.1%,是70个大中城市楼市最早回暖的城市之一。

随后,厦门楼市一发不可收拾,房价飙涨。至2016年9月,厦门新房价格同比涨幅一度高达47%,仅略低于合肥,在全国位居第二。在“9·30”新政的带动下,厦门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开始回落。尽管如此,厦门新房价格依然有17个月同比涨幅超过2位数。

“限售令”后,厦门楼市迅速降温,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大幅回落。由当年3月份的32.3%回落至4月份的25.7%。至当年7月,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至个位数。

包括“限售令”在内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有效遏制了厦门房价的快速上涨。

在2017年随后的月份里,以“限售令”为主要特点的楼市调控在全国蔓延。

福州于3月28日出台“限售令”,规定福州市五城区户籍家庭购买第二套住宅,非五城区户籍家庭购买第一套住宅,须取得产权证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青岛于3月30日出台“限售令”,规定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需在取得不动产权证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而青岛于去年4月将限售期限由2年调整至5年。

广州于3月31日出台“限售令”,规定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需在取得不动产权证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珠海于4月8日出台“限售令”,规定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住房,须在取得不动产权证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随后,包括惠州、常州、东莞、扬州、海南、济南等省市在内的多个地方均出台“限售令”。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出台限售令。

进入2019年4月,上述出台限售令的城市,被“冻结”交易的房源将陆续进入解冻期。

“解冻”规模方面,克而瑞新房成交数据显示,出台“限售令”后的6个月内,青岛成交817万平方米、广州成交431万平方米、东莞成交328万平方米、济南成交326万平方米、常州成交290万平方米、珠海成交107万平方米、厦门成交60万平方米。

据此计算,8城,3439万平方米。

虽然住宅从成交至办理产权证之间存在时间差,但如果再考虑二手房交易规模的话,理论上讲,上述出台限售令的城市,未来6个月内将有千万平方米量级的住宅“解冻”,并可入市交易。

巨量解冻规模,上述城市会否迎来“抛房潮”

“原则上来看,既使限售房源解冻,也很难出现抛房潮。”同策研究院院长张宏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宏伟分析指出,目前还是周期性的低点,市场整体还处于下行阶段,一些限售城市当前的房价较2017年限售时的高点出现不同程度回调,此时选择卖房,不一定会成交,即使成交也会产生损失。

“所以不论是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投资客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回报率很低,或者还有损失。同时,当前一些城市交易量在回升,目前并不是抛盘的合适时机。”张宏伟说,“大家可能会等下一轮市场高峰期来临的时候再去卖掉。”

严跃进也持同样观点,“很难出现抛房潮,一些城市当前的房价较2017年高点出现回调,此时选择抛盘,无疑会出现较大损失。”

不过严跃进同时认为,一些资金压力较大或资金链断裂的购房者会被迫选择抛售。

而未来随着限售房源的陆续解冻,是否会给房价和楼市带来下行压力呢?

“短期内,绝大部分人应该不会选择抛盘,这对短期房价和楼市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当前,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量上升,下一轮市场高峰期的到来,会对冲部分压力。”张宏伟说。

严跃进也认为,近期市场交易上升使得房价出现上涨苗头,未来限售房源陆续解冻,会增加市场供应量,也能平抑房价上涨的压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