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预制菜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最新官宣高调加入竞争的是青岛。
11月1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印发的《青岛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根据方案,青岛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市场主体达到100家,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天,山东刚刚发布《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元。
解读:2022年被视为预制菜爆发元年,有机构预测,未来三至五年预制菜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风口之下,不少省市加码入局。
作为农业第一大省,山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启信宝数据显示,山东共有预制菜企业4964家,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一,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与此同时,山东拥有25家预制菜上市企业,同样位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内,预制菜产业赛道上也是强手如林,形成一片“混战”之势。在全国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的10座城市中,山东就有四城入围,包括潍坊、临沂、青岛及烟台,潍坊更是排名全国第一;上市企业数量方面,烟台6家、青岛5家、潍坊4家,同样位居全国前列。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岛发展预制菜,存在一定基础,但也面临与兄弟城市的激烈竞争。
比如,潍坊提出三年内全产业链规模达到3000亿元,朝“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发起冲击;德州则提出要借机做响“德州味”品牌,力争5-8年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临沂也喊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食品品牌、“中国预制菜之都”的目标……
那么青岛如何突围?一方面,“得供应链者得天下”,预制菜行业尤其对冷链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根据启信宝数据,2022年青岛拥有冷链企业428家,在省内“一枝独秀”,是第二名济南的近两倍。不仅如此,青岛港还是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口岸,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