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业“摘牌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继2017年企业退市数量激增709家,是往年数十倍后,今年前7月,这一数量在750家左右,超过去年总和。
16家、13家、56家,这分别是新三板市场在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出现的摘牌企业数,摘牌不多,且较为稳定。然而到了2017年,新三板企业退市数量激增至全年709家,今年前7月,退市数量在750家左右,截至目前,更是逼近900家。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仔细观察新三板摘牌企业,可以将之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企业资质尚可,但在新三板市场中久久未得政策红利,因而转战主板或者香港市场。
第二类企业资质平平,起初寄望登陆新三板市场获得流动性,借以实现融资。但当下市场境况不佳,企业承受的监管却趋于严格,信息披露规章尤为严格,因而产生“不划算”之感,最终主动选择摘牌。
第三类企业是自身经营情况较差的挂牌公司,或无法按监管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或不再符合新三板愈发严格的制度规定,因而被强制摘牌。
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新三板担负着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走资产证券化道路的重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如今出现了摘牌潮,这里值得思考的是:现在新三板所具有的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是否完善?显然,摘牌潮的出现表明问题是存在的,那么就应该认真地予以解决。如果未来再有更多的公司摘牌,它的存在价值也会受到挑战。
今年来仅2月份新增企业正增长
截至8月17日,新三板企业挂牌数量为11076家。其中基础层企业10138家,创新层企业937家。
由于摘牌潮愈演愈烈,已有从业者开始担心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将跌破10000。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以月度为单位,2017年绝大多数月份挂牌公司家数是正增长状态,其中2017年2月份新三板新增303家挂牌企业,而仅有当年7月份及2017年12月份两个月度,新三板挂牌公司家数为负增长,数量分别为-30及-15。
然而,进入2018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仅2月份新增挂牌企业数量为正,当月新增24家挂牌企业。除此之外,各个月份挂牌企业数量均为负增长。2018年4月份,新三板市场企业数量下滑177家,是今年之最。刚刚过去的7月份紧随其后,当月挂牌企业数减少135家。
对比往昔不得不感慨差距之大:2014、2015、2016连续三年,新三板摘牌企业数量仅为16家、13家和56家。
为何挂牌企业争相撤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分析认为,客观而言,一段时间来新三板的确为挂牌公司提供了服务,但是,总体而言效果一般。特别是由于流动性不足,使得其定价功能明显低下,融资功能也很难得到完整地实现。其结果,就是挂牌公司以及投资者都感到不满意。
桂浩明表示,特别是今年新三板进行了三项改革以后,一方面监管要求加大;另一方面流动性没有明显改善,在公开交易层面上,公允价格难以体现,于是投资者的买卖活动主要转向盘后的场外交易中实现,市场状况变得相当扭曲,这就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令更多的挂牌公司对新三板失望,大规模的摘牌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这三类企业摘牌退出
仔细观察新三板摘牌企业,可以将之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企业资质尚可,但在新三板市场中久久未得政策红利,因而转战主板或者香港市场。这类企业是潜力股的代表,流失这些企业对于新三板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
新三板公司赛特斯即是这一群体的代表。8月初,该司发布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至此,公告拟赴港上市的新三板公司(含子公司)已达到10家。
赛特斯主营是为电信运营商、广电系统、企业及家庭等提供信息通信整体解决方案,2015年7月份登陆新三板。赛特斯目前为创新层公司,虽然公司目前采用集合竞价转让,但其交易一直相对活跃,日成交额时常突破百万元。2016年、201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达到1.29亿元、1.6亿元,是新三板公司中的质优代表。
第二类企业资质平平,起初寄望登陆新三板市场获得流动性,借以实现融资。但当下市场境况不佳,企业承受的监管却趋于严格,信息披露规章尤为严格,因而产生“不划算”之感,最终主动选择摘牌。
以江苏东吴保险经纪为例,该公司近期发布《关于公司股票暂停转让的公告》称,基于自身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自8 月10日开市起暂停转让公司股票。究其原因,或是该公司挂牌新三板一年时间未获得融资且挂牌中介费用拉低利润。
东吴保险经纪于2017年8月10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一年以来并未获得融资,但相关公司在挂牌期间,需要聘用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进行公司治理,还需支付券商督导费用、审计师费用等,这方面的管理费用不可避免。东吴保险经纪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本期发生与挂牌相关的中介机构费用均列入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的增加影响了营业利润,使本期营业利润比上期减少79.02%。
第三类企业是自身经营情况较差的挂牌公司,或无法按监管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或不再符合新三板愈发严格的制度规定,因而被强制摘牌。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7月6日股转系统发布公告称,截至2018年6月29日,除提交主动终止挂牌申请的公司外,共有103家公司未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业务规则》)第4.5.1条第(三)项的规定,我司决定自2018年7月9日起对其中61家公司股票终止挂牌。”
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回顾新三板这5年,制度建设和改革始终未曾停滞,从2014年做市商制度的上线,到今年1月15日实施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将原协议转让方式优化调整为集合竞价转让方式,巩固优化做市转让方式,并为全部股票统一配套盘后协议转让。
然而,交易低迷,流动性不足始终是新三板最大的弊病。面对如今这种境况,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发出忧思。
“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新三板担负着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走资产证券化道路的重任。如今出现了摘牌潮,这里值得思考的是:现在新三板所具有的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是否完善?显然,摘牌潮的出现表明问题是存在的,那么就应该认真地予以解决。如果未来再有更多的公司摘牌,它的存在价值也会受到挑战。”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说。
长期坚守新三板市场的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新三板首席研究员付立春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不可否认,新三板市场目前这种状况不及当初很多人的预期。从火热到寥落,这种大起大落也让很多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饱尝艰辛。
“新三板市场是高风险的,同时也蕴藏着高收益的机会,近几年市场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洗牌期,市场仍有不少投资者坚守其中。当下,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服务经济,特别是服务创新型企业的作用愈发明确,我们对监管加速出台政策红利更加期待。”付立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