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消防总队特勤支队,成立15年来,抢救遇险群众1.2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近90亿元,创下了无一名战士牺牲的奇迹……虽然在和平时期,但正是他们突出的战绩,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我,创下无数功绩。
这是支曾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278人次立功受奖的部队。今年,再次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与普通消防队不同的是,这支特勤支队除了担任辖区消防救援、社会救助任务外,还担任全市特殊火灾扑救、化学灾害事故处理、地震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这支队伍究竟“特”在哪里?4月15日早上6点,天微亮,记者来到市消防总队特勤支队,体验战士们一天的生活。
枯燥的工作
除了出警就是训练
清晨6时30分,随着响亮的起床号声,特勤支队一中队的战士们早已整装待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记者到时,战士们已经开始了晨练。
6点50分,结束早操的战士们回到寝室,开始整理内务。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学生折纸飞机,小菜一碟。
7点30分,是特勤一中队的早饭时间,每一个战士都会喝下一盒酸奶,增强营养。
8点整,中队来到训练操场再次点名,对车辆和各类破拆仪器检查,也是每天早晨的必修课。“检查包括各种车辆、液压破拆装置运行情况是否良好!这些都是消防战士的武器,马虎不得。”中队指导员唐帮友如是说。
8点47分,当官兵们结束仪器检查,准备开始新一轮体能训练时,营房突然警铃大作,这是特勤一中队当天接到的第一个警情。
队长助理徐彦武挥舞着手里的出警单,笑着对记者说,“小事情,一户人家报警称,家里有个马蜂窝”。随后,四名战士出动,徐彦武告诉记者,萧山目前差不多已经进入了夏天,每年中队接到捅马蜂窝的事情数不胜数,“我们队里也配备了防蜂服,没有危险”。
5分钟后,特勤一中队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将“闹事”的马蜂窝摘除。与此同时,留守在“大本营”的其他战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各种“飞檐走壁”绝技连番上演。
体验高空速降
记者脚着地心才踏实了
早晨9点49分,特勤一中队队员开始在30米高的模拟大楼上,利用绳索高空速降救援训练。“熟悉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到很多忘记带钥匙,进不了家门的市民。”特勤一中队的唐帮友告诉记者,为市民免费开锁,也是特勤支队分内的事。
看着战士们飞身从高楼下坠,仅凭借一根绳索,几秒钟的时间,就从5楼高的阳台滑到了地上,轻盈的步伐横跨在半空中,看上去并不算太难。而当记者站在3楼训练塔时,虽然身背两条安全绳,但仍然不敢踏出脚步。在消防官兵的鼓励下,记者好不容易踏出了一只脚,随后闭着眼睛踏出了另外一只脚,身体悬在空中时,别说是完成之前学的动作要领了,整个过程都不敢睁开眼睛,双手死死地抓住绳子,直到慢慢滑到地上,感觉到双脚落地了,才睁开了眼睛。此时,心里才踏实了。
虽然,记者在完成“高空下降”的救援动作不能跟专业的消防战士相提并论,但如果没有这一次经历,或许永远都无法体会到消防战士们“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不易。
深夜的公墓
新战士开展心理承受训练
晚上9点30分,本该是熄灯的时间。今天,新战士们却领到了新任务——立刻到渝北区某公墓开展心理承受训练。
原来,这是特勤支队的一项“传统”任务,一副扑克牌和若干个假人,被提前藏在了公墓各处,队员们要在指定时间内找到这些物品。这是为了提高队员们在险恶环境下处置灾害事故的心理承受能力。夜幕下的公墓对普通人而言的确有些害怕,可这些战士们却似乎丝毫没有胆怯,分工合作,很快将藏在墓地各处的目标搜寻到。
据了解,这支部队每天5公里、每周10公里、每月负重35公斤15公里越野,已成为固定“节目”,其中,95%的官兵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体能标准。500米冬泳、墓地夜间搜寻、着战斗服蒸桑拿、野外生存训练等项目也是他们的必修课。
训练、出警、休息,再训练、出警、休息……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训练,才铸就了这支“尖刀”部队。
记者 李亚 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