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小区孩子上学难上学远,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我市得到了有效解决,基本成为过去式。近日,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我市主城区95%以上新建小区配套规划了学校,90%以上都同步建设了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由我市教育部门安排指定学校就近入学,使他们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基础教育。
我市直辖以来发展迅速,随着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大量新建小区投入使用,对周边教育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加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增加,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早在2008年,市教委就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要求,对学校布局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原则上按每1万人布局1所幼儿园(9个教学班)、每2万人布局1所小学(30个教学班)、每4.5万人布局1所初级中学(30个教学班)、每9万人布局1所普通高中(36个教学班),保证居住地区教育设施与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相适应,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上好学”。
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绍,在建设小区配套学校方面,我市主要强调“四个同步”,即学校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市坚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的原则优先考虑学校建设。在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过程中,优先配套学校等公益设施,先建后拆。经费保障上,区县各级政府要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教育配套费、盘活闲置教育资源的收益,全部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开发商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进行捐赠,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教育的需求。
截至2013年学年初,主城区(含北部新区)已有中小学幼儿园1759所,(普通高中82所,初中147所,小学428所,幼儿园1102所),在校学生87.68万人。其中2013年建成的86所学校和幼儿园,解决了7.12万孩子的上学问题。主城区95%以上新建小区均配套规划了学校,90%以上都同步建设了学校。
为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我市在公租房建设过程中,配建了学校和幼儿园,入住公租房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免费就读。没有居住在公租房的务工人员子女,也会由当地教育部门安排指定学校就近入学,使他们同等享受城市的基础教育。目前,我市主城九区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初中有184所,小学有356所,分别招收了初中生30561人,小学生71544人。
按照我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将由目前的800万,增长至1200万,今后7年间,我市将合理布局,每年建设88所左右中小学幼儿园,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