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肉牛规模化养殖
“过去,靠种粮,基本没额外收入,朱刚泉代表帮助我养殖肉牛后,去年赚了3万多元,今年肯定更多。”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的村民李兴发笑着说。 昨天,丰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涂远扬介绍,该县各级人大代表念好“促”、“帮”、“带”三字经,人大代表争做农户致富的带路人、帮扶人,发展肉牛业已成为丰都县农户致富的一条路子。今年,该县403名人大代表带头参与肉牛产业,带动6079户农户参与其中;864名代表结对帮扶1653个农户养殖肉牛3.8万多头。而市人大代表朱刚泉一个人,就带领1300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念好“促”字经
提起丰都县各级人大代表帮扶农户发展肉牛产业,不得不先说说朱刚泉。2009年,北京中恒集团准备在丰都县发展肉牛产业,时任该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朱刚泉怀着“三农”情结、家乡情结,主动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和优越的物质基础,回乡投资6亿元创办了萧山恒都农业开发公司,开启了丰都县的养牛之路。
“既然朱刚泉给我县养牛业开了头,带了路,我们就该通过履职促进该产业的规范、壮大。”涂远扬说,他们就组织代表首先念好“促”字经。
今年,就肉牛产业方面,丰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视察63次、调研57次,执法检查52次,撰写报告66篇,了解到肉牛产业中的困难和不足,提出金点子、好建议221条,参与代表达到3162人次。
了解到肉牛养殖确实让部分农户先富起来了,各级代表还深入乡村,讲解肉牛养殖惠农政策,将代表推力转化为农户自觉养牛的动力,促进更多农户养牛。
社坛镇李家冲村是市级贫困村,外出打工是大多数村民找钱的路子。一年前,代表发动该村养牛,但农民怕担风险,全村只养了不到10头牛。镇人大代表陈登明不放弃,今年,陈登明继续上门入户摆事实、讲道理。终于,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民孙丽琼一下子就养了100余头牛。孙丽琼的带头,该村其他农户又养了250多头。
虽然养牛可赚钱,但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效益更大化呢?该县代表经过上百次调研,探出了“自繁自养、繁购结合”的家庭牧场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包鸾镇、三合街道等地。目前,这两个地方分别有45家、40家牧场,每个家庭牧场年收入10万左右。
念好“帮”字经
让农民一下子从种粮转到规模化养殖,无论从智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帮扶。于是,该县各级代表与肉牛羊致富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子,从政策、技术、信息甚至资金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如前所述,高家镇的农民李兴发,过去靠种粮,基本没有多少收入。自从得到朱刚泉的帮助后,年收入从3万多元逐年增长。第一年,朱刚泉送了李兴发5头乳牛,并承诺购买其成年牛。朱刚泉还帮助李兴发扩大产业链,自己种牧草来喂牛,用牛粪培植蘑菇,从养殖5头牛开始,形成从一棵草到一块肉到一片蘑菇的产业链。这种模式,还影响了其他农户,纷纷效仿,受益匪浅。
目前,朱刚泉重点帮扶10户,共养殖有5000多头牛,其他帮扶的50多户,拥有7000多头牛。这些农户的肉牛销售,全由朱刚泉包了。
丰都目前共有846名代表结对帮扶1653户农户养牛,共形成3.8万多头肉牛的养殖规模。
念好“带”字经
念好“带”字经,就是引导有条件的带头创办肉牛养殖企业,发展肉牛养殖大户,鼓励养殖企业和大户中的代表,以企业加农户、大户加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养牛,促进全县养牛成规模增长。涂远扬说,近年来,许多代表积极参与肉牛养殖,发展了一批代表养殖大户,其中,朱刚泉建起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养殖肉牛7万多头。
这种产业循环式的滚动,无疑会越滚越大。涂远扬表示,该县人大常委会将利用代表自身优势,继续帮扶肉牛养殖农户,还组织代表着眼于红心柚、烤烟等本地特色产业、骨干产品,通过直接参与、间接支持,培养壮大特色产业。
记者 唐孝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