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为民)“感谢你们为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问题,谢谢!”昨天下午,渝康建设集团负责人拉着前来调研工作的沙坪坝区司法局局长苏君的手,激动地说。原来,沙坪坝区司法局于今年初帮助和指导他们建立起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先后及时化解了10多起劳资、工伤、土地占用赔偿等矛盾纠纷,消除了有可能转化为信访、治安刑事案件的隐患,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沙坪坝区民营经济基础好,发展快,如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成为沙坪坝区司法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维权上访不安宁,企业经营受折腾。我们就是要通过在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机制,一方面及时化解劳资双方的矛盾纠纷,一方面增强企业依法诚信意识,为社会和谐稳定增加积极因素。”苏君对记者提及他们的初衷时说。
今年1月,沙坪坝区司法局把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在民营企业建立调委会机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重新对辖区调委会组织进行了清理、登记,并在渝康建设集团进行了试点。调委会由集团工会、行政负责人和职工代表组成,由基层司法所进行培训和指导,设置了调解室,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2月的一天,泥水工李某不慎从楼面跌落受伤,经医院诊断为肩部、胸部部分骨折。因李某工伤损害及赔偿数额与集团分歧较大,其亲朋好友10余人围堵了工地大门。集团调委会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调解员赶往现场处理。调解员一边及时疏导双方情绪,防止矛盾激化,一边向双方宣传工伤保险条例,详细解释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最后经反复沟通协调,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劳务公司一次性给付李某工伤赔偿9.8万元,使这场险些酿成治安刑事案件的纠纷得到化解。
据了解,沙坪坝区司法局将全面推行在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机制,利用人民调解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方便快捷、不伤感情的特点,把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此举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个新举措,开了全市、全国之先河,值得肯定和推广。”市司法局基层处彭德俊处长说,“随着国内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内部设立调解机构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