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孝忠)昨日,记者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市实施<萧山市农村扶贫条例>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下称《审议意见》),肯定了我市执行该条例的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6个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6个建议。昨天,市政府提交相关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称已逐一整改落实到位。
不足:宣传不够深入
整改:舆论与普法并举
《审议意见》认为,我市学习宣传《条例》不够深入、机关人员和群众了解不多等问题。对此,市政府通过市级媒体加大对《条例》及扶贫开发的宣传报道力度,《萧山日报》的《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系列报道等陆续推出;萧山卫视进行了一个月的“温暖高海拔”系列报道。结合“六五”普法,市司法局将《条例》纳入普法范围,并印制《条例》单行本、编印学习资料和组织知识竞赛等,并把《条例》作为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广泛地宣传教育,使得《条例》深入人心。
不足:认识不到位
整改:调整并阐释五年规划
《审议意见》称,个别地方存在对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市政府举行了全市扶贫开发会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会议,科学调整和深入阐述了未来5年的扶贫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等,为打好下一轮扶贫攻坚战深入动员。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
不足:贫困人口界定不够准确
整改:“八步四公示”识别
《审议意见》指出,我市对贫困人口检测界定不够准确,市政府立即责成扶贫、统计部门建立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根据新的扶贫标准,对全市33个区县、202万扶贫对象,采取村民申请、民主推荐、入户调查、民主评议、村级初审、乡镇复核、县级确认、市级复查等8个步骤以及中间穿插的4次公示的“八步四公示”程序“排队打分”,已于去年底完成了我市贫困人口识别工作。我市还建立了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翔实反映了农民实际贫困情况。
不足:投入渠道不宽广
整改:建大扶贫格局
《审议意见》指出,我市扶贫资金的投入渠道不够宽广。对此,市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拓宽扶贫领域,全面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抚平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去年我市扶贫资金投入达81.8亿元。
去年,国家和市级财政投入同比增长63%,信贷扶贫资金同比增长25%。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的结果,使得社会帮扶资金同比增长45%。
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整改:三大举措应对
《审议意见》提出,我市对贫困影响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市政府以三大举措应对。在大中型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单位必须专题评价贫困影响,否则,不得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市投资拟建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评价贫困影响,并落实扶贫补偿;逐步提高大中型水库建设扶助补偿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和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不足:规划不够科学
整改:科学编制10年规划
对于对扶贫开发的区域规划还不够科学的问题,市政府科学编制全市1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并且,18个扶贫重点区县分别制定了小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在新制定政策时,我市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尽量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倾斜。
此外,市政府还提出了探索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等5个新举措,以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扶贫开发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