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迅猛增加,年均递增11万公里,至2012年底已达363.4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6.7%。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受资金和设计施工技术条件等限制,许多农村公路存在不安全因素,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多发、高发态势。全国人大代表、萧山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大阳沟派出所所长郑尚伦建议,进一步完善公路安全防护标准体系,推进农村公路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减少农村公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目前,全国363.4万公里的农村公路绝大多数属于三级以下低等级道路,这些通村公路在修建过程中,受资金和设计施工技术条件等限制,基本上只是对原有土路简单改造后硬化路面,没有对道路线形、急弯陡坡采取改造措施,也未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特别在西部地区存在路窄、弯急、坡陡、岔口多、行车视线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失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以萧山市为例,2003年以来,市政府针对辖区道路“弯多、坡陡、路窄、沟深”历来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高危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交通、公安、市政、安监等部门,全力推进实施“生命工程”建设(即在全市主要国省道边坡坡度在45度至90度、路堤高度达6米以上的危险路段安装波形防撞护栏)和公路桥梁路沿增高、安装防撞设施工作,全市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改善,车辆驶出路面和桥梁翻坠造成的群死群伤事故大幅下降,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子,也为山区道路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积累了有益经验。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安装安全防护栏1.15万公里。2008年以来萧山连续5年未发生翻坠车重大事故。
郑尚伦认为,萧山的做法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建议推广萧山的经验,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完善公路安全防护标准体系,针对农村公路路窄、弯急、坡陡等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农村、山区公路道路安全防护设施标准。特别是对于急弯、高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强度、密度、高度都要有针对性要求,并作为对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定期组织对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开展评估,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切实推进农村公路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减少农村公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