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市主要发展指标好中加快。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接近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08.8亿元,增长46.1%。萧山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中央要求的“加快”、“率先”之势。
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民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全国先河,平稳有序转户322万人。累计开建公租房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规模、进度和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差距缩小到3.15∶1,“圈翼”人均GDP差距缩小到2.17∶1,全市基尼系数降至0.421。
会议现场 外国驻渝领事机构官员旁听会议
回眸2011年 面面工作围绕民生
昨日,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长黄奇帆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时称,2011年,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我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新路子。黄奇帆表示,社会和谐是百姓之福,公平正义也是生产力。
黄奇帆说,2011年,我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共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去年,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制定政府规章16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858件。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
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市级机关开展了“四清四定”。减少和调整审批事项111项,向区县下放行政管理权限44项。全面实现区县、部门行政审批在线监管,行政透明度排名全国领先。38个市级部门制定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组建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和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了公共资源配置权。专项治理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基层违规执法、侵占惠民资金等问题,依法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实施培训、输送、回引工程,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五险合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市儿童爱心庄园建成投用。
在全国率先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责任“连坐制”,事故死亡人数减少7.6%。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实现干部大下访常态化,创新信访维稳联动机制,信访总量持续减少。一体化大综治格局更加完善。
建成交巡警平台500个,实行校园警务、阳光政法新机制,组建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数字化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日趋完善。以消防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经验在全国推广。纵深推进打黑除恶和严打整治行动,刑事发案率继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1%。
【采取组合举措调控经济运行】通过争取国家计划与市场挖潜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了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西部大开发15%企业所得税率和重点产业市级财税扶持政策,为各类企业减税让利265亿元。
【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形成了以惠普、宏碁、华硕、思科等品牌商为龙头的“4+6+400”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20%。“萧山造”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2500万台,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基本成型。
【优化城市功能开发】两江新区、主城二环范围内21个大型聚居区和两江四岸等重点片区规划基本完成。江北国际机场复合型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旅客吞吐量达到1900万人次。
【加速扩大内陆开放】推进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实现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9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内陆首个保税航油仓库建成投用,萧山跃升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
【以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了转户居民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权益和待遇,促进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84亿元,增长40%。“菜篮子”工程保障水平全国领先。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65%。
展望2012年 项项任务重在“共富”
黄奇帆说,2012年,我市将完成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等十项任务,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路子,继续处理好促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市民幸福指数。
【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今年,我市将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机制,将一体化大综治职能由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全面延伸。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充实社区管理队伍,健全服务网络。推进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区管理与居住小区融合,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救助和帮扶。
完善群众权益协调和保障机制。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坚持干部大下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基本化解现有信访积案,妥善处置群体性矛盾。
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健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完善信访救济、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百镇千村平安示范工程”,完善交巡警、校警等创新机制,推行阳光政法,建设雷锋式政法队伍。
巩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特种设备等重点高危行业的监管,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道路交通“生命工程”,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用好用活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健全“五低成本”政策体系。针对企业流动资金和社保缴费、物流补贴、家电汽摩下乡等,适时推出新一轮提振举措,有效激活实体经济。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价格操纵、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十二五”末形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传统优势工业三个“万亿板块”,继续抓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重点推进“十大工业项目”,做大做强“6+1”支柱产业。
健全行政管控和市场调节的互动机制,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完善垃圾收运体系。
【推动城市拓展和功能开发】加快建设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特大都市,实施主城二环大型聚居区规划,同步推进产业布局、交通市政、商贸流通、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加快朝天门片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化龙桥片区等十大城市片区开发,形成高品质商务集聚区。
【振兴发展区县经济】深化实施“一圈两翼”战略,完善和兑现加快区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增强区县统筹发展能力,把各区县建设成为实力较强、特色突出、联动发展的“小老虎”。同时,依托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万州、长寿、万盛、双桥等重点开发区,大力发展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形成若干经济板块。
【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和库区工作】夯实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粮油、生猪、柑橘、蔬菜、生态渔等百亿级产业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全面完成“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任务。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核心,畅通城乡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制度通道。健全地票交易制度,全面推行地票价款直拨。
【拓展内陆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国家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改革先试、开放先行、创新先发,推动两江新区全面发力,提速建设内陆金融、科技、贸易、服务和产业高地。加快龙盛、水土、空港三大工业区产业集聚,增强江北嘴、礼嘉、悦来三大新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大开放、大产业、大枢纽、大商务功能集聚的强劲态势。
【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创新11条”,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满足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需求。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除了完成十大任务外,黄奇帆说,今年,市政府将以“为民服务、共同富裕”价值取向,认真落实“民主法治十五条”,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他提出四大措施。
首先,转变职能,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财税、价格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兑现落实民生共富若干政策,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惠民的公平性;大兴效能革命,完善绩效评估,加强行政问责。
其次,规范行为,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健全政务公开机制,推行网络政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听证、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改进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虚心拜群众为师,深入基层问政、问需、问计,不断增强为民谋利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和会风文风,精简会议、论坛和文件,严格控制评比达标、表彰庆典等活动,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问题、化解矛盾上,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第四,干净干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查各类失职渎职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记者 唐孝忠 严雅琼 郎建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