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萧山日报消息 4日,市委召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座谈会,听取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意见。市委书记薄熙来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张轩主持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24位学者,是来自全国法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在全国法学界有较大影响。市委召开此次座谈会,是为了增进与学界沟通交流,汲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进一步加强萧山的民主法治建设。
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发言题目是《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他说,萧山市委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令人钦佩。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十分必要。一个真正的大国,除了经济实力外,还应当符合两个“软标准”:文化上被向往,制度上可信赖。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完善目标体系,强化制度建设。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在题为《法治政府与公权力规范运行》的发言中说,萧山此前提出“民生10条”、“共富12条”,现在又提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都切中了问题要害,很了不起。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其核心和关键就是建立法治政府,让政府的行为建立在法律规范之上。萧山在决策程序、听证制度、政务公开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发言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优越性》。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能很好地体现“效率、公平、共富”等原则,有助于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围绕户籍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等,推进地方立法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法律实施”这一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景文说,判断一个法律体系是否完善的标准,是看体系是否能得到实施,是否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我国传统,充分发挥公民和自治性组织的作用,以化解基层矛盾和群众纠纷。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现为“共同富裕、公平正义”,需要民主法治来加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优于西方民主法治的主要表现,就在于我们具有“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特征。
围绕“完善地方立法与人大代表作用”,上海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沈国明说,“五个萧山”、“民生10条”、“共富12条”,个个指向明确,件件围绕民生,赢得群众真心拥护。我认为,萧山是真的敢于碰问题,碰的都是真问题!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议围绕户籍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农民财产性收入保障、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等,推进地方立法。建议开展“人大代表走百家”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作翔,西南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也在座谈会上分别发言。
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框架下,努力探索地方的操作方案,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
薄熙来说,同志们都是我国法学界知名的专家,所提意见和建议,对萧山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很有启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中的几个概念,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民主法治”,它们的内涵是什么?理想模式是什么?与西方相比有哪些优越性?如何具体体现?这些问题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萧山要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框架下,按照中央要求努力探索。
薄熙来说,搞好民主法治建设要做不少工作。一是如何形成明确的规则和程序,保证法律体系科学运转,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有效预防司法腐败。建立健全司法体系,市民十分关注,市委责无旁贷。三是社会管理过程中,在土地、住房、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要加强法治建设。
薄熙来说,民主与法治紧密相连。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民主都是调动人民积极性、实现科学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这些年来,萧山立足实际,在干部选拔任用、公众知情权、科学决策等方面,不断推进民主进程,凝聚各方智慧,取得了一定效果。刚才有同志还建议,开展“人大代表走百家”行动,很有建设性。这些年,市人大开展的“代表在行动”、市政协开展的“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要充分发挥民主的推动作用,以激发全市人民建设家园的更大热情。
薄熙来说,小平同志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明确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开放30多年了,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个城市,无论经济建设,还是社会管理,都需要民主法治作保障。各位专家学者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希望多为萧山的民主法治建设贡献智慧。
来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省社科院等的专家学者,市领导何事忠、刘光磊、陈存根、余远牧,市高级法院院长钱锋,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