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深化平安巴南建设,近年来,巴南区不断探索创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机制,真正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三调联动”效果明显,既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又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调解员联手法官
为70户农民土地流转维权
11月26日上午11时左右,巴南区二圣司法所电话响起,“我是老周,我们与新业主签订了合同!”老周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心病终于好了,谢谢你们呐!”
老周是巴南区二圣镇王家河村瓦窑冲社的村民,2010年,老周和社里的60户村民以及邻社的10户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了村民张某规模化经营。按照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张某支付了相应的租金。
但两年后,张某经营不善导致老周和其他70户村民没有领到租金,村民们多次找到张某要求支付拖欠的租金,并解除签订的合同。张某认为合同签订的到期时间还长,不愿意解除,双方因此闹起了纠纷。
巴南区二圣司法所主动上门走访70户村民和张某,了解基本情况,并多次与村、社沟通商讨。
在获得70户村民的授权下,二圣司法所与巴南区人民法院东温泉法庭联系衔接,希望法院指导司法所处理好张某拖欠农户租金及农户要求解除合同的问题。
今年9月,在东温泉法庭的主持下,经过调解,70户农户分别与张某达成了调解协议。
70户农户的土地虽然收回来了,但农户的土地已变成了鱼塘和花木,除非整体流转,单独一户根本就无法耕种。为此,二圣司法所积极与王家河村委会衔接,帮忙重新引进业主。
当与新业主签订合同后,老周等70户村民的心病才彻底解除。
据巴南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巴南区司法局与法院、公安局联合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机制。由巴南区法院在立案庭、民一庭、一品、木洞、接龙、东泉4个人民法庭各指定至少一名法官,参与所在辖区的人民调解相关工作。
法官参与个案调解或指导人民调解员对个案调解工作时,还会向当事人、调解员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释明类似案件的生效判例,提高调解成功率。
据统计,目前,巴南区共有调委会304个,调解人员3115人,真正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小额诉讼速调平均16日结案
65名农民工拿到拖欠工资
“从立案到当庭调解只花了17天,期间我们还申请了财产保全,小额诉讼真的很快!”日前,民工赵静告诉记者:“别人说打官司难,我们亲身经历觉得不难啊。”
赵静等65名民工被公司拖欠工资30多万,多方联系公司法定代表人无果,后向巴南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于3月3日向巴南区法院提起追索劳动报酬诉讼。
诉前,民工中也有人质疑,“我们每个人金额又不大,打起官司来一审、二审、执行,麻烦得很,最终到手的钱恐怕还不够来回跑的路费哟!”
谁知,巴南法院接案后,立即审查案情,发现案件事实简单、法律关系清楚、个案劳动报酬都低于小额诉讼的立案标的,故决定依照法律规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
3月5日,赵静等民工提起财产保全申请,承办法官为防止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立即加班加点于当日作出65份保全裁定并移送执行局执行保全措施。
承办法官与赵静等所在公司多次沟通,情理法多管齐下,阐明民工现实生活困境,解释兑付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规定,同时申明不及时兑付农民工工资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经过组织双方调解,在立案后的第17天,赵静等65名民工成功拿到了自己的工资。
“小额诉讼制度是新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诉讼模式,实行独任审理,简化程序,原则上一个月内结案,实行一审终审。”巴南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在探索小额诉讼审理模式期间,开通小额案件速调速裁通道,明确规定小额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立案程序和审判方式,对标的额在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简单民商事案件,依法引导当事人选择小额诉讼程序,简化庭审方式,实现快审快调快结。
据介绍,如果是低保、困难户等市民提起诉讼,还可以享受减、缓、免诉讼费的优惠。目前,巴南区法院已经减、缓、免诉讼费130.8万元。
2013年以来,巴南法院适用了2293件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其中调解结案2017件,案件审理平均时间仅为16天,审结案件中无一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
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
解交通事故受害人“燃眉之急”
“保险公司后面会把36.5万元转入到你哥哥的账户。”巴南区的张世芳听到这个消息,看着眼前6.8万元现金,情绪再次失控,不过,这次她的失控是因为感激,她车祸受伤的哥哥终于得到赔偿。
哥哥遭遇车祸后,张世芳代理哥哥跟车主协商多次都无果,车主及保险公司还要申请对哥哥的伤重新鉴定。
后来,张世芳将对方起诉到巴南区法院。法官接案后,带着双方走进“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协调几次后,法官就帮张世芳的哥哥拿到赔偿。
其实,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的受益者并非张世芳一人。巴南区法院院长蒋友波告诉记者,巴南法院为深入推进保险纠纷调解工作,联合了市保监局、市保险行业协会,率先在全市挂牌成立“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并将原保险合同纠纷调解扩大到机动车交通事故领域,积极高效化解矛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巴南法院一位有着20多年审判经验的法官金宏认为,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往往需要保险公司迅速作出理赔以解“燃眉之急”,若保险公司不同意调解,受害人只能按照司法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诉讼,待法院判决后才能拿到理赔款,却是“远水难解近渴”。
如何将人民调解制度运用到交通事故保险纠纷案件中,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效诉调对接机制?今年7月11日,巴南法院召开了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推进会,高速公路执法部门、市保险行业以及多家保险公司的参会人员。对于巴南法院提出的诉前鉴定制度和进行诉前鉴定的建议,他们给予了充分肯定。
8月1日,我市首家市级行业性调委会正式落户巴南法院,“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在巴南法院挂牌。
目前,进入调解室的34件案件已经成功化解28件,调解率达82.35%,调解自动履行率达100%。
萧山法制报 萧山长安网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