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萍(右一)送未成年刑释人员周进(右二)回家
“对每一个走在迷途上的人,我们都应该尽力去拉他们一把。”近日,记者在梁平县司法局矫正科见到科长朱正萍时,她这样简单地诠释着自己的工作。
朱正萍2011年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她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矫正工作的方法。梁平县司法局的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政策法规的‘活字典’、精通业务的‘多面手’。”
用爱感化
迷途“羔羊”找回自信
“拯救一个未成年人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就是拯救一个孩子的未来。”朱正萍说。对于未成年人矫正人员,朱正萍一直坚持着“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的工作原则。
“朱科长,李宇(化名)成天什么事也不做,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我对他真的无能为力了,只有交给你们了!” 去年9月,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李宇的母亲来电向朱正萍不停的诉说着。
去年8月,李宇因与另外两名未成年人一起抢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李宇回到了社区后,什么事都不做,就爱呆在网吧里。
接到李宇母亲电话后,朱正萍找到李宇谈心,朱正萍没有批评他,而是循循善诱地开导他,不久,李宇泪如雨下,讲诉了其父母离异,母亲外嫁,父亲坐牢,自己3岁就随年迈的奶奶生活,因交友不慎走上犯罪道路的遭遇。一盒面巾纸用完了,李宇如释重负。可朱正萍内心并不轻松,因为李宇长期呆在网吧对他的改造非常不利。
当务之急是为李宇找一份新的工作。尽管在推荐工作过程中,朱正萍碰了很多壁,吃了很多闭门羹,但最终帮李宇在梁平县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随后,朱正萍经常与李宇聊天,李宇主动提出加朱正萍为QQ好友,并通过QQ向朱正萍通报自己的情况。慢慢地,抑郁少年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恢复了往日的自信。李宇的母亲得知后,逢人便说:“还是朱科长有办法!她才配当一名合格的母亲!”
今年以来,朱正萍用她的一片爱心,对社区里矫正的6名未成年人进行适时引导,让这群迷途“羔羊”在对话中感受关爱、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耐心开导
迷途女子找到新工作
“女性矫正人员大多爱面子,我们会针对女性矫正人员的特征加大心理安抚工作,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已取得了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朱正萍说。
去年8月,一位披着头发、戴着遮阳帽、大黑框太阳镜的女子到梁平县司法局矫正科报到。她叫王春(化名),2011年,在别人家当保姆时,偷走主人家的东西,案发后,王春在看守所待了9个月,直到判缓刑后回到社区。回家以后,丈夫讨厌她,她又害怕读四年级的孩子知道,非常自卑。
“到司法局报道戴遮阳帽、太阳镜是为了怕别人看见。最初那三个月,我好压抑,不敢出门见人,简直要疯了。” 王春说。看到王春的样子,朱正萍经过无数次耐心地疏导、鼓励,使王春终于摘下了遮阳帽、太阳镜,勇敢地走出家门。
今年,在朱正萍的鼓励下,王春找了一个大超市卖服装的工作。王春说:“这些都应该感谢朱科长,我梦魇般的生活才得以结束。”
今年以来,朱正萍在帮扶过程中,运用心理咨询等帮教手段,帮助20多名女性矫正人员重拾生活的信心并且大都找到新的工作。
尽力帮助
刑释人员有了自己的家
金带镇刑释人员刘明(化名)对朱正萍的帮教也是感慨万千。
刘明2001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11年3月14日刑满释放回家。刘明无妻无子女,服刑期间父母双亡,两个哥哥在外地打工。刘明回到家中,熟悉的家乡没有一个亲人,呈现在眼前的是老屋垮塌后的残垣断璧,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刘明的心凉到了极点,一度陷入绝望境地。
朱正萍知道以后,找到村委会,由村委会协调,将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闲置房屋借给刘明暂时居住。后又推荐刘明到金带镇街道社区当清洁工人,从源头上保障他今后的生活。今年3月,朱正萍了解到刘明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条件时,当即将刘明的情况向国土部门介绍,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刘明住处通知他及时申请按程序上报。
不久,刘明的危房改造申请得到主管部门批准。今年6月动工建房,7月13日,刘明3间白墙青瓦的房屋竣工落成,房屋造价约5万元,政策补助给他3.5万元。看到崭新的房子,刘明无限憧憬地说:“等以后结婚生子了还要加建一层楼房。”
据了解,2013年,朱正萍深入基层一线找矫正对象个别谈话59人次,心理辅导28人次,组织参与走访特殊人群家庭28家,深入乡镇(街道)执法检查和举办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学习班24次,深入看守所宣讲社区矫正法律法规1次,组织各司法所开展特殊人群维稳安全大排查1271人次,为平安梁平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记者 陈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