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是你们给我发过年钱,今年我也给你们发红包。”2月18日是除夕,这天中午,一家人正吃着团圆饭,袁大爷“嗖”地一下从兜里掏出4个红包,硬塞到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手中,让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
袁大爷名叫袁代文,今年66岁,家住长寿区长寿湖镇红光村。看着众人愣住的表情,袁大爷乐呵呵地说:“这两年,农村日子越来越好了。每个红包里有200元,钱不多,但这是我们做老的的一点心意。”
乐呵 去年是个丰收年
红光村毗邻长寿湖风景区,搭上长寿湖景区开发的顺风车,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不,去年初,袁大爷就找了个停车场保安的工作,每月工资有1500元,包吃包住,加班还有加班费。穿上保安制服的袁大爷顿时成了按时打卡的“上班族”,他还专门买了一辆电动摩托车上下班。
袁大爷家的两亩多田也流转给了生态农业公司,每年光是土地租金就有1700元。该公司专门种植蔬菜,常年需要农民务工。袁大爷的老伴陈大妈就近在这里打工,每天有40元,基本上天天有活做,平均下来每月有1000元。
更让袁大爷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直有些“看不起”的农产品,居然因为生态新鲜成了“香饽饽”。通过二儿子微信营销,家里养的两头粮食猪,有一头就被一家公司认购,卖出了每斤10元的价格,收入了3200多元,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高价。家里的血脐,以往每斤就只卖得到两三元。二儿子把黄中带红的血脐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一家公司出价10元一斤,一下就订了500斤。
“去年真是个丰收年,除去人情世故和各种花销,家里还结余了3万元。”袁大爷喝了一口酒,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过年我杀了一头肥猪留着,做好了香肠、腊肉,家里还喂大了10来只鸡,就等着你们回来,一起分享这些喜事。”
和睦 家人抢着发红包
分享完袁大爷的喜悦,袁大爷的大儿子也打开了话匣子。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就走南闯北在建筑工地上做立模工,三年前贷款在长寿买了商品房。去年,为了让读高三的娃儿认真备考,他就在长寿做立模工,一年下来毛收入竟有2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余下的房贷,还存下了10多万元。他说:“去年娃儿考上了兰州大学,房贷也还清了,我压力小了好多。这有2000元,爸、妈,你们收下,这是我给你们的过年钱。”
“爸、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节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二儿子接过话头说,“我给你们买了崭新的棉被、被套,就是想让你们睡得舒服点。另外,我还给你们准备了1000元过年钱,你们去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萧山一家企业上班,凭着踏实肯干,去年成了这家企业中层干部,年收入有10多万元。
听完两个儿子的话,袁大爷笑得更开心了。他一边把钱往两个儿子怀里推,一边说:“这些钱你们留着,我现在不差钱,你们的心意我都知道。你们能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过个年,就是我最喜欢的过年礼物。”
“我们都收了您的红包,您也要收我们的过年钱,相互沾点喜气。”在两个儿子劝说下,袁大爷收下了过年钱。
希望 我们都有中国梦
过去的一年,喜事太多。新的一年,袁大爷一家还有自己的“中国梦”。
在袁大爷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春联——上联:喜迎新春财源广,下联:乐接佳节鸿运开,横批:万事如意。
袁大爷提高嗓门说:“我的中国梦就是老有所养,吃饭、就医不愁钱,尽量不给儿孙添麻烦。”袁大爷说,过去,他总担心老了咋个办,现在生病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每月还有80元养老金。最开心的是,农村发展越来越好,以前觉得不值钱的东西,如今都管钱了。今年猪还没喂,袁大爷就已经接到了两头猪的订单。袁大爷琢磨着,把猪圈扩大一些,多养几头粮食猪。另外,屋前的200多株血脐树真成了“摇钱树”,如果今年好生管护,又是一笔收入。趁着身体还好,老两口今年还可继续就近打打工。
“国家越来越关心农民工,我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底气了。”大儿子也说出了自己的“中国梦”,“活儿能够接着干,工资能够按时拿,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二儿子的梦想则瞄准了农村的商机:“城里人都向往农村,我希望通过网络搭起城市和农村的桥梁,让老家的农产品卖出更好的价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