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孙文涛一家老小围坐在香喷喷的腊排骨火锅前,举杯祝福:希望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 万难 摄
“来来来,大家都满上,今晚是我们全家搬进新居的头一回团年,都干了!”1月22日晚6点过,黔江区濯水镇甘家坝村9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居民点,一栋崭新的白墙灰瓦房里分外闹热——村民孙文涛一家老小正围坐在一桌香喷喷的腊排骨火锅前,举起手中的酒杯齐声祝福:“希望来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告别大山
新居里的团年饭
孙文涛家的这顿团年饭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了:杀了一只鸡,炖了腊排骨,腌好了青菜,从菜市场买了玉米豆、花生米,还准备了几瓶陈年好酒。
“今天娃儿从贵阳打工回来,请大家在新家团年,图的就是个喜庆!”孙文涛一家六口人,当天把兄弟孙文进一家四口也邀请来吃团年饭。孙文进感叹:“在新居里团年,安逸!”
70岁的奶奶邬翠芝笑容满面地坐在一旁,忍不住插话:“现在条件好多了哟,有水、有电、有宽敞的大马路,附近还有超市、活动室,我这把年纪还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还没等吃完饭,儿媳妇谢小兰就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了宽敞的新居:厨房、洗手间、客厅、卧室、书房一应俱全,屋里还摆放着新买的彩电、沙发、冰箱、电脑,布置得非常漂亮。
搬进新居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之前,孙文涛一大家子十来口人还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孙家坡。老老小小几代人挤在破旧的木房子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由于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吃水、出行最为困难。家里几亩地种的都是玉米、红苕、土豆“三大坨”,很难吃上一顿白米饭。
去年,在市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下,孙文涛和孙文进两家人用打工挣来的十多万储蓄,加上政府补贴,各买了一套两楼一底的新居,搬迁到了山下。
不光是新居,山下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孙文进说,以前娃儿读书,要翻好几个山头,冬天往往天不亮就要出发上学。现在离学校近了,家长也放心。
“除了交通方便,现在也有了更稳定的收入。”孙文涛接过了话头说,如今他不用出远门打工,闲暇时就到黔江城区或者周边找点活路干。“政府在离居民点不远处的山林里规划了300亩柑橘林,有时候我也去那里做做临工,挣点钱。”
新年打算
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镇上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甘家坝村9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居民点现有57户人家,都是从孙家坡山上搬下来的。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大家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已全部住进了新居。村里还引导大家成立了治安联防队、保洁队、红白喜事队。
临走时,记者问这一大家子:“新的一年,你们有什么新的计划?”
“这里离濯水古镇只有2公里,美丽的阿蓬江就在眼前,我们准备开个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这下,一家人仿佛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起了新的打算。
“等过了大年,我们就把家里空出来的几间房子收拾出来,摆上新床作为客房。”谢小兰兴致勃勃地说道。
“我准备先去镇上的培训班学点手艺了来,我想搞点休闲垂钓,估计明年就能开起来,到时候欢迎你们来耍哟!”孙文进笑着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