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强雯)9月11日,央视热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编剧、同名小说作者之一黄亚洲做客萧山书城,与读者揭秘了该剧背后的故事。
在剧本基础上三易其稿
据悉,图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根据70万字的同名电视剧剧本改编而成的小说。该书出版后,即被列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重点图书,并获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读物。
黄亚洲表示,写作这部作品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写作分寸感的把握。”他说,小说着重讲了1976-1984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艺术地刻画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群像,展现了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勇气与智慧。“由于故事年份靠现在太近,许多人健在,许多事众说纷纭,要在当下说好这些事,很不容易,要不断比较,斟酌,寻找合适的分寸感。”
他透露,创作剧本时,已八易其稿,而这部小说又在剧本的基础上写作,三易其稿,“这是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作品。”
细节比电视剧更丰富
图书和剧本究竟有什么不同?
黄亚洲表示,图书比同名电视剧细节更丰富。比如,书中开场,描写了邓小平听到毛主席去世的哀乐,心情十分复杂,而这些在电视剧中并没有表现。“这些展现了人性的细腻和复杂,只有文字才能充分表现。”
他还指出,在剧中有一幕,华国锋下令把“四人帮”扣起来审查,在场代表都热烈支持,但剧中没有具体演出他们是如何被捕的,以及在哪里被捕的,但是这些细节图书中都有细致的描写,包括江青很顺从地交出了文件柜的钥匙,而王洪文有一点挣扎等。
剧中,在家庭生活里,邓小平同志称呼大儿子邓朴方为“胖子”,对此书中有详细的解释,书中写明,“邓小平喜欢这样叫自己的儿子,一来是邓朴方生下来就比较壮实,二来胖子这个词叫起来更显得亲人间的随和。”
“可以说,邓小平的文学形象是影视形象的细腻补充。”黄亚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