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记者 彭瑜)“抬脚进门一尺八,搬进新家代代发……”唢呐声响、鞭炮齐鸣,10月13日上午10时,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桂花园,一场土家族的传统入住仪式正火热举行。
漂亮的新房、崭新的家电家具、一应俱全的锅碗瓢盆……从这天起,金溪镇12户深度贫困户告别高山地区的老家,入住政府为他们兜底修建的新家。
“不花一分钱直接拎包入住。”黔江区扶贫办负责人称,像这12户一样,到2017年,该区将完成兜底搬迁490户1557人,实现深度贫困户应搬尽搬。
截至2013年底,黔江区农村贫困人口有13485户44766人,占该区农村总人口31.1万人的14.6%。
如何帮助那些贫困程度深度、居住偏远、住房条件差、生存条件恶劣的深度贫困户脱贫,破解“搬穷不搬富”的难题?黔江区创新举措,对深度贫困户实施兜底搬迁。
从2013年开始,黔江区对居住在深山峡谷、高寒边远地区,不通电、不通路、不通水,因残、因病、因智、因学、因灾等因素生活极其艰难的农户进行了摸底,通过公示,最终确定对“愿意搬又无力搬”的490户深度贫困户实施兜底搬迁。
金溪镇党委书记粟永学介绍,兜底搬迁做到了“五个有”,一是要有一个好地方,生产、交通、地质等条件要好的集镇、农民新村和特色院落;二是要有一栋好房子,落实对口帮扶部门帮助深度贫困户修建一栋一楼占地60-9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三是要有一套较完善的室内设施,水电安装到位,厨房、卧室等设备设施齐全;四是有一台电视机,让贫困户有较好的精神生活;五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有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做梦都没想到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山坳村4组的田茂华22岁,从小左半身肌肉萎缩,6岁父亲去世、8岁母亲病亡,与小他七岁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留下的房子早垮了,一直东家住一年西家住两月。”
去年,兄妹俩被确定为兜底搬迁对象,政府在望岭村桂花园为他们建起了一楼一底的新房。
记者在现场看到,兄妹俩的新家约90平方米,毗邻公路,前面金溪河蜿蜒流淌,后面青山环抱,附近还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卫生室、小超市和休闲广场;走进屋内,底楼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完备;楼上两间卧室,还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阳台。
粟永学告诉记者,除了这栋成本价约10万元的房子,入住仪式上,镇里还为深度贫困户添置了价值8000多元的床铺、被条、电视机、锅碗等,真正做到了让他们拎包入住。
“土坯房我住了百年,好政策咱享受永远。”75岁的白贞财家住岔河4组石夹沟,祖传的木板房住了上百年,每逢刮风下雨就吱吱作响。白大爷想搬家,但儿媳老伴都已去世、儿子因事故成了植物人、孙女又是弱智,老人无力下山。如今,不花一分钱就搬进新家,老人吟诵起这幅对联,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就在离桂花园不远的地方,一个投资2000万元、占地500亩的种苗基地建了起来,这里可以解决80人就业。金溪镇副镇长李清福介绍,政府不仅发展产业解决搬迁户的致富问题,同时还协调菜园地,落实低保、养老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并且原有的山林、田土仍由搬迁户承包,也可以转包、出租或转让,收益归他们自己所有。
据介绍,到2013年,黔江区18个贫困村通过整村脱贫验收,1628户建卡贫困户实现了1-2个稳定收入来源,生产生活问题全面解决;同时149户498人还实现了兜底搬迁。今年,该区还将完成152户507人的兜底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