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面貌焕然一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凝聚。
改进作风有了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是“洗一两次澡”就能够祛除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仅要整治“四风”问题,重拾优良传统,还要触及体制机制,因为改作风关乎权力运行、利益调整。所以,应该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转变作风对于深化改革尤为重要。改革越往纵深推进,人民群众期待越高,也就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一心为民的情怀、坚定不移的决心,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以贯之地把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就曾特别强调,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党内相关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转变作风是深化改革的保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听取意见、查摆问题还是开展批评,最终都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来实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就是建立长效机制,让改作风常态化,这是改作风最坚实的基础、最持久的“鼓风机”。唯有祛除“四风”顽疾,把干部的作风转变过来,把群众的信心提升上来、智慧激发出来、力量凝聚起来,才能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转变作风是深化改革的新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要把解决“四风”问题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撬动深水区改革不断全面推进——要扫除文山会海、花拳绣腿、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势必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考核机制;要破除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自我膨胀的官僚主义,还得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服务理念着手;要治理讲排场、比阔气、大吃大喝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需要完善干部考核任免制度、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唯有把反“四风”和深化改革深度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四风”复发的土壤,将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转化为深化改革的新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唯有把教育实践活动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务实作风,转化为推动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