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经济 > 正文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大慈小学乡拾乡韵工作坊手工艺创作侧记

2018-12-17 10:24:10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大慈小学乡拾乡韵工作坊手工艺创作侧记

学生在听老师讲解

学生在户外捡拾“材料”

学生创作的手工作品

本报记者 张媛 文/图

田间的麦秆、路边的野花、山间的树叶,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大慈小学成立的乡拾乡韵工作坊给出了令人惊奇的答案——学校师生捡拾这些大自然遗弃的材料,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手工作品。今年,该工作坊代表我区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夺得了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寻找灵感 自由发挥

王悦是大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乡拾乡韵工作坊其中的一员。当天,在学校工作坊开课前,她约上几个小伙伴组成小组,在学校周围捡拾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找树枝、树叶,有的负责采野花、野草,大伙儿在野外忙活起来。

“今天采摘了芦苇杆,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还有狗尾巴草,我们准备制作一幅秋天的景色粘贴画,因为大家都很喜欢秋天,我们想把秋天的美丽留在作品里,留在我们身边。”王悦手捧芦苇杆笑着说道。

回到工作坊时,各组人员都已到齐。指导老师布置了一个开放式的命题——留住美丽。这与王悦小组队员的构思不谋而合。

课堂上,老师分别让各组学生讲出创作思路,再根据大家的想法逐一进行分析,接着进入到制作程序。从做什么、需要什么到怎么做、做出来的效果如何?老师全程进行配合引导,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不给学生规定任何题材,由学生根据他们收集的材料进行自主创作,我从中引导,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往往会令学生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大慈小学乡拾乡韵工作坊教师徐小松说,在本次市级工作坊的展评中,该校学生有如此新奇的作品呈现,在他的预料之中。

动手动脑 积极创作

徐小松告诉记者,工作坊成立之前,学生要制作手工艺品,都需要提前去买好材料,这样一方面要花费成本,另一方面购买的材料种类有限,无形中也限制了孩子的创造能力。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以前我们都是在头脑里想一想,现在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把头脑里想的东西用双手做出来,真的非常有趣。”学生朱靓洁说,动手创作自己想要的作品,乡拾乡韵工作坊让全校每个孩子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截至目前,全校师生先后创作出创意根雕、手工编织、簸箕粘贴画、瓦片画、麻袋壁挂、仿古青铜纸板画等多个系列,这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手工艺作品,别具特色,在市、区两级的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

变废为美 乐在其中

“我校一直注重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立的乡拾乡韵美术工作坊,核心是就地取材、变废为美,创作的乡土美术作品达3000余幅,组织作品展达90余次,本次获得市级展评一等奖的成绩,我不感到意外,这跟老师和孩子们平常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大慈小学副校长王小辉说,用乡村遗弃的各种材料创作成美术作品,展示乡村风貌、生活场景、风土人情,这是工作坊成立的初衷,也逐渐成为了学校一张亮眼的名片。

王小辉介绍,下一步,该校将继续通过乡土材料的整合运用,在提升孩子们美术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据了解,大慈小学的乡拾乡韵工作坊不仅获得了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为全区素质教育增光添彩,还将代表重庆市选送到国家教育部参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
{"error":400,"message":"over quota"}http://www.xsgou.com/news/jingji/13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