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寸滩港。记者 张锦辉 摄(本报资料图片)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政府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系列战略后的又一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何在物流、产业和合作方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11月5日举行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长江经济展望专题论坛上,有关专家和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交通:
建立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江海一体化已经成为航运发展的新常态。
长江是国内航运量第一的黄金水道。有数据显示,2013年,长江干线完成货运量19亿余吨,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4倍,是莱茵河的5倍,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地区85%的煤炭、铁矿石运输,以及90%以上的外贸货物货运量。不仅如此,长江经济带还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要依托黄金水道,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唐冠军表示,这必须加快推进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最近,国家先后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航运业发展和多式联运发展指导意见,这为长江经济带实施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如何实施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
唐冠军认为,这就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优势,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实现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多式联运,从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上中下游要素合理流动。
同时,长江经济带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推进双向开发,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而可以为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
协同化发展
长江经济带要加快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合理布局。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付秋涛认为,从长江经济带来看,长三角地区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必须从“二三一”调整到“三二一”,这样,长江中下游地区产业才能增长明显。而中上游地区未来产业会呈现较快发展。
将来,随着航道、港口建设,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交通运输业、仓储物流业和邮电通讯业会有更快的发展,预计年增长率超过20%。
不过,他认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新的增长极,在产业布局方面,必须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前提,同时必须考虑经济带产业协同作用,即布局上中下产业链相关的一体化产业。“要重点发展集装箱、大宗散货的专业化运输,产业必须具有开放和国际化的特性,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协同化发展。”
合作:
统一开发、统筹协调
要建设长江经济带,离不开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这就需要致力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建立统一开发、统筹协调的区域互动合作新机制。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於世成认为,目前,在区域合作方面,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改革已经启动,5个试点海关已经在按照统一模式、统一规范、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执法标准进行大通关的推进工作。
於世成建议,长江经济带沿线要形成具有高效率配置资源的大市场的格局,需要对沿线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目前上海自贸区探索的模式,可以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复制和推广执行。这有利于改变政府的管理职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打通地区、市场中的壁垒,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
付秋涛认为,长江航运与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相比,潜力巨大,干流运力发挥了不到五分之一。特别是航道的合理、合法、合规开发和管理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就需要上中下形成一体化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多瑙河管理模式,多瑙河区域虽然隶属于9个国家,但是在管理上是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