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平镇蜂子山村二组的院坝旁有一棵千年金丝楠木树,粗壮挺拔、树干笔直、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成为当地村民十分爱惜的风水树。
粗壮挺拔楠木王
这棵金丝楠木树长在两个院子之间,记者找来绳子从树干离地1米处开始丈量,树干周长7.3米、树高20多米,武平镇林业站提供的数据则为直径3.09米、高23米。在树干5米左右的地方,树干分成两枝,其中一枝主干高大挺拔,直冲云霄,另一枝以前被砍过,现在长着几根碗口粗的枝丫。当地村民已在古树周边修筑起高1米多的圆形平台,对树木进行保护。在平台内填满了养分丰富的土壤,供树木生长。树下的大片平地,是供人们驻足观赏或小憩的场所。
当地村民认为该楠木树是神树,在树边修有一个很小的石头庙,逢年过节或家里遇到大事,有拜树王的习惯。
据武平镇林业站站长林方岩介绍,经西南林科院专家认定,该树为金丝楠木,树龄在1000年以上,属国家二级保护树木,目前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棵。因年代久远,树根裸露在外,去年8月,镇林业站出资,请当地村民背来石头、泥巴修建周长20多米、高1米多的堡坎,对古树进行保护。目前,树上挂着二级保护树木牌子,村民用大理石刻了一首打油诗嵌在树上,对树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石墙院子故事多
蜂子山村二组叫石墙院子,海拔在千米左右。以前当地村民为保护楠木树,在整个村子周围修建了数千米的石头围墙,院内有三个大院子和100多亩田地。石墙上开了几座门,供人们进出,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寨子。楠木树下有一口碗口粗的泉水,冬暖夏凉,常年不断,1998年丰都发生特大洪灾,泉水开始变小,现在只有杯子般粗细。大树周围住着60多户、200余人,90%以上为罗姓村民。
石墙院修建于哪一年已无法考证,但被毁时村民们记得很清楚。70多岁的罗应玉是一名教师,退休后仍住在老家的院子里,对石墙院的事情了解得很透彻。他说,1927年,正是当地最动荡的时期,一群土匪冲进寨里,他爷爷罗永来虽已50多岁,仍奋起反抗,将一名土匪打死了。土匪不甘失败,组织了上百人的队伍,来到石墙院,将里面的房屋全部烧毁。过后,村民重建了房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将院墙全部拆除,用于修建大寨田,石墙不复存在了。
“楠木树对我们组贡献很大,1949年丰都解放时,正是冬季,山上十分寒冷,全组群众在树下开会,商量斗地主、分田地等事情,因没时间砍柴,村民将一些树枝砍下来烤火。1960年,吃食堂,农民个个饿得奄奄一息,社里的年轻人抬来木梯子,上到树上,艰难地将树上的一个枝丫砍断,供大家烤了很长时间的火,减少了人员死亡。这两次共砍了6根枝丫,每根都有两尺多粗。”罗安玉说。
石墙院的人热情纯朴,十分团结。罗文权原是武平镇党委副书记,退休后回村里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说院子里的人尊老爱幼,很尊重孝敬老人,老人长寿者多,200来人的院子里,现在80岁以上老人有7人,以前出现过多位百岁老人。在子女教育上舍得花钱,十多年来,有11人考上大学,一些人考的还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重点大学,毕业后都在大城市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但大家过年时都会选择回石墙院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