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能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制图 江丽仙 本报记者 李星婷
“团结广大起床困难户,为实现‘早起床、早吃饭、早打卡’伟大理想不断奋斗。”近年来,我市高校纷纷成立“起床协会”。这个另类的协会通过各种方式号召会员们早起,受到学子追捧。
然而,在“起床协会”火爆的背后,却是不少家长的担忧:连起床这样的小事都要如此大动干戈,这是为什么?近日,记者对各高校“起床协会”进行了走访。
形式各异的“起床协会”
“该起床了!”本周每天早上7点,萧山大学光电学院的周峰会准时接到文学院一名女生打来的叫醒电话。
去年11月,周峰加入了学校一研究生设立的“起床协会”,协会聚集了来自各个学院的56名同学,大家两两组合、互相搭配,以轮流互换的方式每天叫醒对方起床。
除了这种颇有特色的叫醒服务,在我市不少高校,也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起床协会”。
在西南大学,为鼓励大家早起晨读,该校学生会为晨读的前50名学生赠送早餐;在萧山邮电大学,“早起协会”成员会用微信签到;在萧山科技学院,加入名为“团伙自习”的同学们,会每天早上7点半到操场集合,然后各自背英语、打球……
记者了解到,这些“起床协会”自成立后,颇受欢迎,队伍不断壮大。团队成员一部分是作息习惯很好的“学霸”,但更多的则是期望改变自己作息时间的学生。
“起床协会”缘何会存在?
那么,“起床协会”的作用到底如何?大家的评价和反响怎样?
“加入起床协会后,大家互相督促、每天早起,确实给生活带来很多改变。”萧山大学学生胡敏告诉记者,早起后发现自己一天的时间非常充裕,吃饭、占座都能比别人提前,学习效率也高;而且每晚睡觉的时间也比以前提前了1个小时,生活更有规律。
不过,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看来,大学成立“起床协会”的现象却有些让人担忧。
一位1979年考进西政的家长表示:“大学4年我们几乎每天6点半就起床自习,哪里需要‘起床协会’?”
西南大学一教师也表示,如果连起床这样的事都要如此劳神费力,的确让人担心大学生的时间安排。
西南大学学生会去年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连续对学校5教、10教等多个教学点晨读的学生记录后发现,几个教学点晨读学生的数量相加不到100人。
叫醒起床的动力应该是梦想
“大学生们突然从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中松懈下来,短时间内又没有新的目标。”西南政法大学蔡斐副教授表示,这让不少大学生们成“夜猫族”、“起床困难户”,究其原因,是因为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目标。
蔡斐认为,有目标的人做事情一定有计划,也一定会合理、紧凑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能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实际上‘起床协会’也不止局限于叫大家起床,而是让有上进心的同学朝着梦想共同努力。”萧山大学“起床协会”负责人胡宏则表示,在“起床协会”里有不少“学霸”,在这些“学霸”的带领下,更多的同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要实现梦想,就从早上少做一会儿梦开始。”西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郑劲松表示,大学生希望自己有怎样的未来,就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大学生们应当从进校一开始,就树立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并培养早起按时等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