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意尚寒,暖风渐起,三月光景犹可期。在这个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11个国际劳动妇女节。2020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区上下共克时艰,砥砺奋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这份成绩单的背后镌刻着全区广大妇女铿锵前行的坚实印记,涌现出一大批岗位建功的时代楷模、拼搏进取的创业女杰、引领风尚的道德模范,充分展示了我区女性“忠诚、坚韧、创新、慧雅”的优秀品质。现将我区部分三八红旗手的先进事迹予以登载,以飨读者。
创新创业求发展携手姐妹闯新路
——盐城众鑫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沈 琴
沈琴,53岁,民盟盟员,盐城众鑫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区政协委员,农艺师。她国企改制下岗后不等不靠,当起了新农民,自主创业成立合作社,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依靠科技创新,在秸秆综合利用和青贮种植加工领域闯出了一条新路,多个成果获奖,技术模式在全省推广。建成江苏最大的秸秆收贮点,合作社成为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业饲草基地,省农科院、南农、扬大等科研院所教学实践基地。创业成功的她发展路上不忘乡亲父老,通过服务指导帮助种植青贮的农民年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合作社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江苏省巾帼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大丰区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称号。沈琴获江苏省十行百星巾帼三农之星、盐城市三好委员、盐城市优秀盟员等称号。
沈琴自从跨进“农门”以来,在发展生产、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坚持“新路我来闯、创业共成长、成果大家享”的理念,带着一帮姐妹大胆创新、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沈琴原是一名乡村女教师,上世纪90年代初因所在大丰棉花原种场改制下岗,便毅然回到农村自主创业,决心当好一名新农民。由于不懂技术,加上收获时连续阴雨,第一茬小麦就亏损40多万元。这使沈琴认识到,发展农业同样需要创新思维。于是她来到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建议她抓住上海光明奶牛场落户大丰的有利条件,开展青贮饲料种植。沈琴最终大胆地迈出了青贮种植第一步。800多亩玉米种下去后,她整天泡在地里观察记录,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管理,第一季就获得了大丰收。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青贮饲料种植管理手册》。为提高青贮饲料种植的单位面积效益,稳定农户的预期收益,2020年秋,沈琴利用青贮玉米收获后到青贮大麦种植前的茬口空隙期,试验性插播了一茬脱水蔬菜,亩产效益明显提高,总结形成的“青贮饲料一年三熟增收模式”得到省体系专家的肯定。
饲草生产科研基地设立后,日常的生产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沈琴注意到当地有不少妇女赋闲在家,便通过当地妇联组织她们参加日常生产管理。在发展青贮饲料种植加工的同时,沈琴还带领一帮姐妹承担起了大丰经济开发区、万盈镇等区域的秸秆收贮工作,建成了江苏省单体最大的秸秆收贮基地,获盐城市“十强秸秆综合利用单位”荣誉称号,承担了中央财政农技推广稻草饲料化循环利用项目并获省级科研创新奖,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秸秆板获得41项专利,代表盐城市多次参加兄弟省市举办的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
青贮饲料生产采取合作社加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形式,除合作社自身种植外,还联合协同周边农场和种植大户种植青贮近2万亩。沈琴在青贮玉米种植加工全周期中对种植户实行保姆式服务,根据农时分阶段从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控制技术等方面跟踪指导,帮助种植户掌握正确的种植管理方法,提升收益。
沈琴表示,她自己和众鑫合作社取得的成绩,是合作社的姐妹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会在发展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扎实迈好每一步。
疫情无情人有情无私相助暖人心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康 璐
康璐,大丰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与湖北黄石抗疫。2020年2月11日,她随江苏医疗队整装出发,逆行而上,奋战重症一线。在湖北工作的39天里,她剪掉飘逸的长发,变身白衣战士,先后工作于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和发热门诊。2020年3月17日,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实现患者“四清零”。康璐获湖北省黄石市荣誉市民、阳新县抗疫标兵、盐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盐城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2020年2月10日下午5点,大丰人民医院接到上级部门紧急通知,要在我区卫健系统选调人员支援湖北黄石防控。该院党委召开全院动员会议,递交请愿书、确认出征名单、成立临时党支部、筹备保障物资、紧急培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康璐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在请战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短短4个小时,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大丰小分队火速整装待发。
到达阳新县后,大丰小分队没有时间进行休整,整体接管了阳新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确诊病房和发热门诊,立刻投入抗疫工作。康璐剪掉飘逸的长发,变成帅气的白衣战士;学习感控知识,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穿戴好防护装备后,三层手套下的手指失去了触觉,护目镜、面屏下的视线变得模糊,厚重的防护服让走路变得非常费力,戴着N95及外科口罩连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第一天到重症监护室上班的康璐,为抢救一名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连续奋战五六个小时,直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才安心下班。脱下防护服、口罩,面部、耳根、鼻根处都是深深的勒痕,身上的手术衣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可她并不觉得委屈,因为挽救的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由于缓冲间和生活区都需要紫外线照射,康璐的眼角膜受损,眼睛胀痛、流泪不止,她默默地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涂抹药膏,继续上阵。交接班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细致完成各项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内没有家属,康璐和同事们不仅要完成病人的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所有的点滴小事都是他们的工作任务。
康璐说有个病人是阳新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长,一年前的淋巴瘤让抵抗力低下的她不幸感染。在江苏队正式进驻阳新医院之前,这名护士长已经在确诊病房待了十多天,瘦弱的她脸色蜡黄,精神状态不佳。进驻重症监护室的第一天,康璐就观察到中午给她分发的饭菜没有动,询问后了解到,医院的饭菜过于硬,难以下咽,而一年前的放化疗使她不能食用坚硬且辛辣刺激的食物。于是康璐便拿来营养冲剂、八宝粥等食物。病人询问营养品是哪里来的,康璐告诉她,这是来阳新前,母亲准备的,怕她在路上饿。这一袋袋营养冲剂,既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又是护士对患者的爱,更是家人对家人的爱。
2020年3月17日上午,阳新县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康璐和同事们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在江苏医疗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救治了158名确诊患者,实现患者“清零”的战绩。江苏省援鄂2494位医务人员,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康璐说,去年妇女节在抗“疫”战场上,今年在家乡,她将不忘初心、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栉风沐雨谋发展乘风破浪再起航
——大丰三爱家纺有限公司 余兰琴
余兰琴,51岁,中共党员,大丰三爱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三爱家纺于2012年10月成立,初期只是一个外贸加工点,凭借多年对市场经济的研判,余兰琴把外贸产品的销售市场定位于欧美等地区,认真钻研外贸业务,走遍各大原料供应商,不惜代价引进国际市场开拓人才,更换智能化设备。经过近10年的努力拼搏,三爱家纺经历了迭代升级,实现了跨越发展。公司现有员工350多人,女员工22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0人,各类智能家纺设备、生产线160台(套),2020年销售达1.5亿元。公司先后荣获江苏省巾帼来料加工示范基地、大丰民营商会诚实守信企业等称号,余兰琴荣获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大丰三爱家纺有限公司是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外贸加工出口企业,从2012年创办之初只有10多人的加工点,发展成今天拥有350多名员工、产品远销欧美、年销售额1.5亿元的企业,无论是点滴的进步还是蜕变的发展,都离不开余兰琴的艰辛付出与长远目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该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竭力奉献爱心,在抗击疫情中冲在前、干在先,实现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发展。面对市场停滞、材料紧缺、疫情防控等困难,余兰琴带领广大职工迅速复工复产,抢抓口罩需求激增的机遇,迅速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公司发展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在我区企业中,该公司做到了“四个最早”:正月十六复工复产,是我区最早一批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的企业;产品产销两旺,是我区外贸出口最早打开缺口实现增长的企业;捐赠口罩7万多只,是我区最早向本地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公益福利组织捐赠的企业;引进智能化设备、提升技术含量,是我区最早走出疫情影响、产品转型升级的企业之一。
作为女企业负责人,余兰琴更加注重妇女工作,经常参与区妇联的各项活动,真心诚意为广大妇女做实事。该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员工比重超过85%,在改善她们的工作条件、增加工作报酬、落实养老保险、解决生活困难方面,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在带领企业发展的同时,余兰琴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她身体力行献爱心、做公益,努力回馈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助学、助残、助困公益慈善活动,踊跃捐款捐物、带头做义工,在扶危济困方面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余兰琴表示,将带领公司全体员工,继续紧盯国际市场、加强技术改造、关爱妇女职工生活、奉献回报社会,努力拼搏,在我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拓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