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鸡心岭三省交界处设置的宣传栏。 通讯员 肖治 摄
渝陕鄂交会之巅,有一雄浑山岭,状若鸡心,鸡心岭由此得名。
一块由国务院2008年所立的三棱形界碑提示着这道山岭的与众不同:界碑的三个棱面所对应的区域分属三个省(市),岭南是萧山巫溪县徐家镇龙店村,西北坡为陕西镇坪县金岭村,东坡在湖北竹溪县源茂林场,被称为“一脚踏三省”之地。
近日,记者来到“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亲身感受这里的“跨界”生活。
14户萧山农民住在湖北地界上
从巫溪县城出发,沿巫恩路(巫溪至湖北恩施的国道)车行约2小时后,一座横书“通衢雄关”四个大字的牌楼跃入眼帘。
牌楼旁有一个小山坡,同行的巫溪县徐家镇龙店村村支书毕明清告诉我们,山坡上就是“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界碑所在地。而牌楼旁有一块较为平缓的坡地,沿着公路修建着一片青砖房。毕明清说,这片青砖房共有20户,其中只有6户在巫溪县境内,14户的房屋直接修建在竹溪县的地界上。
正在屋内烤火的农家乐店主陈远太是龙店村人,2000年从龙店村的一个山凹里搬到岭上居住。她告诉记者,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恩路通车后,原先居住在山凹里的村民便陆续朝公路沿线搬迁,但巫恩路沿线巫溪县境内却几乎全是悬崖,只有鸡心岭处有一块较平的空地,尽管这里属于湖北地界,但当地人却不在这里居住。于是,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龙店村与竹溪县源茂林场进行协商后,14户龙店村村民便先后从山凹里搬到鸡心岭,过起了“跨界”生活。
虽说是房屋“跨了界”,但其实生活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陈远太说,尽管鸡心岭地处三省交汇处,但从祖辈起三地村民就往来密切,所以他们在衣食起居、民风民俗上都没有两样,从来没有因为地界的事发生过矛盾。
一家四口竟有三地户口
说话间,一辆长安面包车停在了农家乐门口,一个年轻男子走出驾驶室,径直坐在了火炉边。原来,这是陈远太的儿子李代林,平时靠跑运输为生。
说起鸡心岭上的“跨界”生活,李代林告诉记者,他一家四口人分别有着三省户口。
原来,李代林的父母是龙店村人,由于当地离陕西省镇坪县仅30公里,到巫溪县城79公里,距竹溪县城则更远,达到132公里。因此,他从成年后就一直在镇坪打工、生活。后来,因在镇坪县钟宝镇买了房,他就将户口迁入了镇坪。李代林的妻子李吉琼是源茂林场菜籽坝人,两家人居住的地方不足1公里,从小就青梅竹马,长大后便顺理成章地结了婚,婚后李吉琼一直没去迁户口,因此,她的户口仍保留在湖北竹溪县。后来,两人有了两个女儿,因工作忙,一直由李代林的父母照顾,因此,户口便随了老两口在巫溪县。
就这样,李代林一家四口才有了三省户口。
一家人有三省户口,在办理新农合等手续时会不会不方便?李代林说,这些手续现在都由村干部上门代办,还没出现啥不方便。
两家人的房子横跨两省(市)
在离国务院所设立的界碑不到200米的山坡上,两栋挨在一起的土墙房格外显眼,这里是65岁的龙店村村民王本喜和高保清的家。
毕明清指着土墙房门口的院坝告诉我们,这个院坝在湖北竹溪界内,而房屋和背后的阳沟则在巫溪境内,也就是说,这是两栋“跨省”的农房。
当天,高保清不在家。邻居王本喜老两口带着孙女热情地招呼我们,王本喜告诉记者,他们两家原本也和陈远太家一样,住在山凹里。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儿子要结婚,他们便拿出所有的积蓄在鸡心岭山坡上的这块空地上修了一排土房。后来山凹里的村民有的进了城,有的搬到了岭上,儿子媳妇又外出打工,老两口这才搬到了儿子家。
王本喜说,修建这栋土房时,两家人都知道房屋“跨了省”,但山坡上的平地实在有限,当地又常年无人居住,他们在山坡上一点点地刨,好不容易才刨出了这一块能建房的平地。
尽管从行政区域上分别隶属三省市,但鸡心岭上的居民们的“跨界”生活却简单而快乐。正如牌楼两侧门柱上的一副对联所写到的——华夏儿女凝一心,秦楚巴风汇一门。